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下午14:46分,一场里氏90级地震撼动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并引发浪高10米的海啸。地震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仅从自然形态上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也会从产业链的某一端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地震重创日本IT业
地震对日本经济产业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日本因为拥有高科技优势,在IT电子领域,掌握着最上游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日本电子产业也成为了全球IT产业重要的增长点,此次日本地震将在日本乃至全球IT行业引发连锁反应。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国IT厂商难免受到影响。
回顾以往地震对业界的影响:1999年台湾地区“9·21”大地震发生后,北京中关村电子市场上64MB内存条价格由600元猛升至1400元。全球IT尤其是PC产业链一度瘫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深圳等地内存价格一度剧烈波动。从此次地震看来,由于震中距离日本半导体厂商集中地宫城县、岩手县较近,包括东芝、富士通、索尼在内的多家IT厂商都受到较大影响,虽然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IT设施和数据中心在地震中被摧毁,但是这场危机给全球IT界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
地震引发IT供应链危机
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芯片企业的销售收入约为638亿美元,约占全球芯片市场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就东芝而言,东芝芯片停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全球芯片短缺。因为东芝生产的芯片用于更高端的产品,如手机、闪存、汽车的自动控制系统等。芯片供应短缺势必会引起价格波动,像iPhone和iPad等全球畅销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也会受此影响。市场调研机构iSuppki的芯片制造首席分析师LenJekinek表示,此次地震给全球芯片供应链带来的实质性影响将在下一季度集中体现出来。
除了IT业核心的芯片制造巨头,三洋、夏普和三菱等IT相关设备公司也表示因大地震影响,公司运营受到损害。地震发生后,夏普公司设在界市的LED显示工厂自动停止运行,该工厂是按照抗震标准设计的。Gartner分析师AndrewNorwood表示,地震和海啸不会有长远影响,但任何不确定的状态,都会在市场中有过激反应。
中国厂商凸显代工之痛
在全球IT产业中,日本很早以前就构筑起了“雁形模式”。日本本土企业作为雁头,掌握着上游的产品和技术;而韩国、台湾等较发达地区主要为日本技术做配套;中国大陆地区所扮演的是“雁尾”的角色,为“日本制造”做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从这个角度来说,受地震破坏的日本本土产业,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下游,特别是中国一些代工工厂。
作为日本IT产业链第二端的技术配套角色,地震对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IT企业可能将产生正面影响。因为,三星、海力士整体实力名列韩国前两大,台湾地区则有力晶与茂德两大实力企业。当东芝宣布关闭一座工厂时,三星及时表示,公司未受任何影响。此外,微软、任天堂可能借索尼受困提升游戏机出货量;韩国、台湾地区面板业则有望趁夏普受困之时获得更多机会。
回望中国厂商,大陆的代工工厂处于日本IT产业链的末端,抵抗冲击的能力最弱。一旦遭受核心技术的冲击,代工工厂的利润只会被削得越来越薄。对于国内的代工工厂而言,平常的代工订单可以基本满足公司生存的需要,但要开发核心技术就有心无力了。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虽然国产厂商们在逐步脱离对于代工订单的依赖,开始构建自己的技术,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抵抗来自上游长产业链的冲击,唯一的出路就是技术创新和提升服务。积攒原始积累力求技术突破,已经成为众多下游IT制造商的共识。(通信信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