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抓住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机会,才会使中国在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日前,在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和中国科学技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展示会”上,中国生物质工程战略发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教授对记者说:“就目前总量来讲,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排位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石元春教授认为,现代生物质能源就是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排泄物(或废弃物)等有机物为原料,经现代工艺和技术生产出来的油、气、电和固体能源产品。其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清洁环保、二氧化碳零净排放、储存和运输便利;并且与“三农”关系紧密,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尤其非凡。
石元春教授强调,发展生物质能源,造福我国成千上万农民。生物质产业的原料生产一头在农业和农村,加工与市场一头在工业和城市,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最佳“纽带”和“抓手”。在我国生物质工程兴起之初,先行者们就提出了“不争粮、不争地、不争糖(油)、不争利”的总思路;并具体提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秸秆资源,可产生相当于6座三峡发电站的生物质电厂,并促进农民每年增收800亿—1000亿元;利用非粮低质边际性土地种植甜高粱和薯类,每年可生产1亿吨燃料乙醇(相当于2010年全国石油消费量的1/4),并促进农民增收1000亿至1500亿元;开发畜禽粪便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等有机废弃物,每年可生产900亿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相当于201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并促进农民增收1000亿元等。在未来5—10年内,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仅将实现“固、液、气生物质绿色能源”部分替代“煤、油、气化石能源”,而且必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