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 全文16篇、5万余字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宗明义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即点出了贯穿整个规划纲要的“灵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无论是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或者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都闪耀着这个主题、主线的熠熠光辉。
约束性指标与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资源环境密切相关
7%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目标,清晰地折射出发展的新理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更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样的背景下,“十二五”规划却调低年均增长目标,与“十一五”规划相比降低半个百分点。主动“变挡减速”,充分展现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二五’规划的适度降速,表明我国的发展将更注重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为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腾出空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是时代的呼唤。“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紧紧扣住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现实的要求。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刻不容缓。早转早主动,晚转则被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十二五”期间,能不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关系到今后5年的发展,更关系到未来10年到20年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将“主题”和“主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方能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4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12个约束性指标都是与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资源环境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主题和主线的要求。
改善民生行动的一揽子计划,措施扎实、指标清晰
加快转,见实效。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今后5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怎么转,变什么?规划纲要也勾勒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向前推进的完整“路径图”。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调结构涉及方方面面,需求结构最受关注。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国目前的最终消费率不到50%,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扩大消费是一场“持久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新型消费业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多措并举,目标是我国国内市场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此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规划纲要为未来经济发展铺就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刘元春说,进入“十二五”后,传统的增长动力源泉有所减弱。而扩大内需,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等,将为发展提供新的更持久的动力。
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内在统一,不可分割。规划纲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亮点频出,温情涌现: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规划纲要提出改善民生行动的一揽子计划,措施扎实、指标清晰。随着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的推进,发展成果将越来越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部分的数字最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一长串沉甸甸的数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自我加压,也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