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内石油石化装备的市场规模有望提高到3000亿,但商务部扩大机电产品进口的指导政策,或将压制本土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市场份额。相关部门或将以减免页岩油气资源税、财税补贴等方式促进装备发展。
扩大机电产品进口利空本土装备制造业
为缓解与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势头,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促进机电产品进口的纲领性文件。
该《意见》的目标是逐步提高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比重;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重点产业的进口需求。与这一指导意见配套,鼓励进口的技术和产品目录会做相应调整,提供退税或税收优惠。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冲击本土装备低端产品的市场,同时对高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在“2011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特别提出这一问题,以警醒本土石油石化装备企业。
本土石油石化装备“腹背受敌”
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趋稳,全球石油工业及石油装备市场有所复苏,国内石油石化装备企业加大投资,大干快上,产能远远过剩,出现了市场饱和。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023家,工业总产值2490亿元,出口交货值仅为169亿元。尤其炼油化工设备方面,去年的贸易逆差额为10.9亿美元,虽然比2009年减少了3亿美元,但贸易逆差现象依然存在。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是“十二五”保障能源安全的重点方向。
石油石化装备的大而不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商务部统计显示,中国机电产品已连续1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占外贸出口总量60%,目前出口额跃居全球第一。尽管当前中国机电产品的结构明显改善,汽车、船舶、飞机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主体,但始终未能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抗衡。
因此,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目前“腹背受敌”,除要承受进口产品的冲击,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总体呈上行趋势,低端机械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受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各种标准限制,产品出口难度增加。
另外,我国高端装备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9%,低于国外5%的投入水平,自主创新的困难,将抑制2011年装备行业的经济运行速度;同时,2011年钢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预计将重拾升势,从而将推高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
能源开发“大蛋糕”怎么分?
“十二五”中国能源开发将带来的装备市场“大蛋糕”。
中海油总经理助理袁光宇透露,未来5年,中海油仅用于国内海上油田装备的投资额就将达到1000亿。此外,未来5年中国将新建油气管线5万公里,建设的投入也将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赵志明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石油石化装备的市场规模有望提高到3000亿。
据介绍,“十二五”石油石化装备的重点领域为: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所需的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区的技术装备,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所需的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石油和石化装备,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技术装备等。
为了帮助本土企业发展石油石化装备,业内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关键技术攻关,研究适合我国资源状况的配套勘探开发技术。
同时,为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相关部门或将减免页岩油气资源税、财税补贴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降低页岩油气藏、致密砂岩油气藏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采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