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协价谈判经历30年之后停摆,铁矿石指数化不可避免地到来。
3月29日,路透社报道,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力拓集团表示,将逐步推行铁矿石月度定价的新机制。另一巨头必和必拓集团也在1月中旬宣布了月度定价机制,这距离三大巨头推行季度定价才不到一年。然而,就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新任会长朱继民表示,未来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还将持续谈判机制。据朱继民介绍,去年中国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达到62.5%。
刚卸任中钢协会长的武钢总经理邓崎琳3月7日却表示:“从2009年开始就是三巨头说了算,已不存在长协矿的价格一说了。”2010年,一年一谈的长协矿被三巨头摒弃,由一季一谈的季度矿取而代之。而2011年铁矿石谈判也被中钢协正式承认已经暂停。
长协价诱惑
2009年7月5日,上海。世界铁矿石三大巨头之一的力拓中国区首席代表胡士泰被逮捕。8个月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就是名闻一时的“力拓案”。在力拓案的背后,国内各个钢企之间因为“长协价”而产生的扑朔迷离的利益纠葛也出现在大众视野。
长协价为何如此纠葛?其实,所谓长协价就是年度铁矿石价格。铁矿石谈判开始于1981年,即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经过谈判确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价格,价格一经确定,双方则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一年内执行。
谈判惯例是消费商中的任意一方与供应商中的任意一方就价格达成一致后则谈判结束,国际铁矿石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格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格。且矿石供应商在与第一家大客户达成价格协议时都会许诺,在与之后的钢厂谈判时不会给更低的价格,钢厂也会许诺,不会接受其他矿山更大幅度的降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