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财政局如约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网民给予积极的肯定,但对公布的数据表示质疑,同时认为北京市在破冰之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进步很大,但数据值得推敲
对北京市的破冰之举,网民们纷纷叫好。
新华网网民“碧翰烽”说,这的确是个巨大的进步,不仅在内地系首例,而且为将来全国的公车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三公”之改革的脚步声会越来越密集,这是势不可挡的要求。
网民“正在长高的房子”说,北京此次公开公车数量,无论如何都是开天辟地第一遭,是“三公”消费走向透明的第一步,虽有诸多欠缺,难掩背后魄力,可喜可贺。
不过,网民们对公布的数据表示质疑。
署名“王军荣”的博客认为“现在公开的公务车数量,也只是一个不全面的数据。6万多辆公车是直接预算收入购买的车辆,还有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尚未纳入。比如通过项目经费购买的公车,在决算报告中未必能够体现。”他引用全国人大代表叶青的观点,认为凡是公共资金购买的公车都应该纳入。保守估计,在未统计的口径中,应该还有3万辆公车的数额。这显然值得深思。
网民“正在长高的房子”也表示质疑:“此次公布的是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属全资或控股二级企业等单位购买的汽车算不算公车?”他还举例说,沿海某副省级城市某局,局机关一百多人,名义上的公车4辆,实际在使用的车辆二十余辆,除领导按规定配备的4辆公车之外,其余全是下属企事业单位“赞助”的。那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使用的非自己名下的车辆算公车吗?
公车是否需要这么多?
署名“王军荣”的博客认为,公车花费巨大,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副局官员公车年均要花15万。改革一辆公车,每年可省7万到8万元。如果进行改革,全国最保守的估计也可以节约1000亿元。这些钱如果能够节省下来,该做多少民生大事?公车改革一直在“路”上,其实,其最终的落脚点则在取消公车。真如专家所说,既然普通市民可以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官员为何就不能效仿?
网民“南山灯火”说,之前曾听说,日本东京政府机关有一万多名公务员,公务车数量却只有10辆左右。这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资讯快捷、交通发达的大都市,需要驾公车出去办的事情并不多,不然偌大的东京一万多公务员十辆公车怎么够?即便出去,依赖公共交通完全可以,而且不给本已繁忙的城市交通添堵。说得直白一点,公车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官员们讲排场、讲体面的一种特权而已。因此他认为,公布或公开固然很好,但其目的恐怕不在于公布或公开本身,而应该是如何设法减少全国各地的公车数量,削弱特权。
网民“深山客人”说“少购一辆公车,就足以解决贫困山区一所学校的食堂建设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理财原则。”
如何保证公车仅用于公务?
在网民们看来,公车私用是一种变相的腐败。如何保证公车仅用于公务,更加值得关注。网民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带头缓解拥堵表达强烈期待的同时,也希望有切实的措施能够监管公车。网民建议,针对公车私用现象,应加强财政监督、严格部门预算管理、跟进问责制度,公众参与监督,坚决遏制公车私用的不正之风。
红网网民“王国信”说,“众所周知的公车使用惯例:公车办公事1/3;办私事1/3;司机办私事1/3,并且公车修理费是非公车的2倍以上。因此公车对于领导个人,既能体现面子,又能荫及家人;对于司机,沾点小方便,惠及家人,不用白不用。”
网民“熙缘斋物语”说,建议给公车配备统一的便于识别的标识,并允许公众对“公车私用”等不当行为进行监督。比如给公车安装绿色汽车牌照,而私家车仍采用现行的蓝色“这样老远一看就是公车”。采取这种办法,首先会给“公车私用”者“担心被公之于众”的心理压力,“再开着单位的车去买菜、接孩子的时候,恐怕就要想想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于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