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备受关注的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正式出炉。上汽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强研发能力,上汽将投入370亿元用于自主品牌产品开发,以确保推出20多款后续产品。而上汽集团在整体上市后,将为自主品牌发展顺利打通融资渠道。
7款重点产品即将面世
目前上汽方面已经规划了20多款后续产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放市场。上汽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介绍说,这其中包括即将在本月上市的荣威W5,和下一代750、550、荣威W5,以及350和MG3的变形车,此外上海还将开发一款与途观一样的紧凑型SUV。来自经销商的消息称,下一代750计划采用别克君威、君越的技术平台。“现阶段的合资合作模式已不是简单的产品引入,而是在更高层次的技术合作方面。”高卫民补充说,在此理念下,上汽正与通用进行一些更深层次和广泛的技术合作。
另一方面,上汽乘用车公司也传出消息,在合资20多年后,上汽自主品牌荣威550获颁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这是自主轿车类产品首次获得该奖项。在泛亚技术中心任职多年后转任至自主品牌的高卫民认为,这只是国内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后自主品牌更将逐渐引领合资品牌的发展。
预计2015年回收投入
在发展模式和合作模式改变之外,上汽的硬件实施也大量进行更新。上周,上汽首次向媒体开放了其最为保密的技术中心,在这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规划用地50万平方米的技术基地上,上汽兴建了全球最大的造型室,以及样车试制、动力总成、结构、振动噪声等开发试验认证机构。
另据上汽介绍,上汽自主创新研发团队拥有超过2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上海技术中心约1500名、南京技术中心约300名、英国技术中心约250名、新能源开发基地(捷能公司)约120名。其中上海技术中心承担自主品牌产品全过程的研发工作,是上汽产品研发的主体;南京技术中心配合进行MG现有产品和浦口基地工程的支持;英国技术中心则承担了产品前期和概念设计阶段的开发工作;作为补充,上海新能源研发基地则主要负责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开发。
为保证整体流畅运转,高卫民表示,上汽将投入370多亿元用于产品开发;其中十二五期间,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在前期投入100多亿元的基础上,将再投入超过200亿元。
为保证融资渠道的顺利进行,上周,停牌50天后的上海汽车在复牌后发布重组预案称,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上汽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此次重组后,上汽将把华域汽车等22家公司约285亿资产注入到上海汽车。“这370多亿大概在2015年基本上能够实现投入费用的全部回收。”不过高卫民仍强调,与丰田、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上汽在研发上的投入依然显得不足。
■链接
新能源车成上汽自主品牌发展重点
本报讯(记者魏学珍)上汽上周透露,今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上汽自主品牌发展的重点,上海汽车发布的重组预案也表明整体上市后将加快构筑上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汽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在明年即将实现小批量上市销售。目前上汽已经研发出了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350纯电动轿车、E1纯电动概念车、上海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叶子”概念车等五款新能源车以及一批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高卫民表示,与其他车企的新能源车相比,上汽的新能源车采用不同于日本和美国的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一些汽车企业“混搭”的开发途径,上汽采用专业化的区分———新成立的节能公司只是着重于电机、电池和电控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研发,而真正的产品开发还是在上汽的技术中心。
■对话
“5-10年后上汽自主将引领合资”
——专访上汽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
记者:目前上汽在自主研发能力上有哪些转变?今后的重点在哪儿?
高卫民: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最应该做到的。应该说在十二五期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上汽是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我相信到十三五、十四五就是自主品牌引领上汽合资品牌的发展过程。
记者:泛亚技术中心和上汽技术中心,你觉得这两个中心有什么不一样?哪个水平更高一些?
高卫民:泛亚是与GM合资的一个基于成熟体系上的技术中心,双方各拿出优势和资源为上海通用开发产品;而我们这边是按自己创造的体系运作的,会碰到很多困难。此外,在泛亚碰到问题的时候,还有北美强大的技术中心做支撑,而在这边一切东西都必须自己解决。谁水平高?这没法回答,要让用户去检验。如果真要说的话,应该说各有所长。
记者:上汽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国内很强,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到全球领先的水平?
高卫民:上汽是国内最大的乘用车公司,我认为是各大企业中做得最好的,技术储备上做得最好,技术先进程度上也是做得最好,但与国际上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你跟人家越近的时候也正是越困难的时候。要做到世界一流,我们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