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甲醇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在遏制产能盲目发展、提高技术和节能降耗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甲醇制烯烃示范等方面着力做好工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3月29~30日召开的2011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上表示。
“十一五”期间,对甲醇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预期和煤化工热,刺激了国内甲醇的投资和生产,导致甲醇产能严重过剩。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甲醇企业291家,产能达3840万吨,产能比“十一五”初期增长3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32%。2010年,国内甲醇总产量达到1752万吨,企业平均开工率在45%左右。
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产能严重过剩、国外甲醇大量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困扰着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曹湘洪日前指出,“十一五”期间,由于无序过快增长,导致甲醇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3580万吨,产量却只有1587万吨,仅占总产能的44%,一半以上装置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醇的下游应用没有出现大的突破,甲醇价格的上涨,将只会昙花一现。
近期,受国际原油价格推高的影响,我国甲醇价格有所上涨,但是下游市场需求仍然偏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由于开工率不足、新产能不断释放,加上国外甲醇大量进口、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甲醇企业度日艰难。
针对“十二五”期间甲醇产业的发展,李寿生表示,首先,要从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准入条件入手,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要严格新建项目的审批,遏制盲目建设。通过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实现总量平衡和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其次,要加强甲醇生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加大核心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推进百万吨级以上大型甲醇装置的国产化。
再次,要加强对甲醇制烯烃示范工程的完善和评价工作,适度推广成熟技术,同时对甲醇制烯烃、甲醇汽油、甲醇燃料等示范(试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环境测评和总结,完善相关标准,使甲醇下游应用开发稳步、有序、健康推进。
最后,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有关人士透露,发改委刚刚发布的《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对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新上甲醇项目的年产能须在100万吨以上,甲醇制烯烃项目重点是做好示范工作。《通知》重申,煤炭调入省份、缺水和环境容量不足的地方不得上煤化工项目。
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煤化工的原料将逐步减少使用适合发电的电焦煤,而以高硫煤和褐煤为主。
相关报道:化工用煤“十二五”趋紧
“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较快,供需基本平衡,较好地保障了化工行业的发展。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约32亿吨,是2005年的1.5倍,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预计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
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初稿,为了防止大规模开采煤矿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十二五”期间煤炭年产量要求控制在37亿吨之内。虽然从总量来看,供需基本持平,但是化工用煤将出现紧张状况。
化工行业是我国四大主要用煤领域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品和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十二五”时期,我国对于煤炭年产量的限制,煤炭机采率和就近转化率的提高,以及煤炭企业煤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化工用煤将进一步减少,这就迫切要求化工行业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2010年,全国无烟块煤产率已经由2009年的35%锐减至16%。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初稿,到2015年,全行业机采率将提升至75%以上,预示着今后无烟块煤产率将大幅降至12%左右。依据目前产量计算,化工生产所需的无烟块煤供应量只有6000万吨左右,缺口达1000万吨。
分析认为,煤炭就近转化率的提高,也将减少化工用煤供应。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贵州、河南、河北、黑龙江等主要产煤省区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正在加大煤炭就近转化力度,确定的“十二五”煤炭就近转化率均超过40%。
另外,煤炭企业煤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将大幅减少优质无烟块煤的社会供应量。如山西晋煤集团每年生产无烟块煤1000多万吨,近几年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参股或投资建厂,公司合成氨年产量已经达到660万吨,甲醇年产量也突破240万吨,基本消耗了自产的无烟块煤。(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