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锡钢:华菱打造全球一流钢管基地的重要棋子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4-19 8:26:07  兰格钢铁
    3月中旬,随着∮258无缝钢管生产线正式投产,华菱锡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在我们周边不时敲响着工业大项目竣工投产的激情鼓点的今天,应该说,如果仅从投资金额、销售收入与利税来掂量,华菱锡钢搬迁项目远不值得让那么多人关注;但是,自从这一项目2009年5月炸响开工的喜炮后,从湖南到江苏,从无锡到泰州,从华菱钢铁集团到全国钢管行业,不少人早已将目光投向了这方活力勃发的热土。

    这是我省国有企业跨省并购的最大项目;

    这是江苏老牌钢铁企业浴火重生的项目;

    这是无锡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出市”战略中启动的最大项目;

    这是泰州打造靖江千亿金属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

    这是华菱钢铁集团实施“通江达海”战略、弄潮华东市场、缔造全球钢管帝国的关键项目。

    新锡钢,尽管是中国无缝钢管产业中的后来者,但谁也不敢否定他正在书写的将是又一个后来居上的动人传奇!

    不到两年,一个全球一流的无缝钢管企业在长江之滨拔地而起,在华东、在中国、在全球钢管产业的版图上,一个钢管巨人正在悄然崛起

    阳光明媚的3月,莺飞草长的江南。

    从泰州靖江市区向东行驶25公里,涛声云灭的长江北岸,一大片湛蓝色的厂房扑面而至。看着令人眼熟的“华菱蓝”,不用介绍,江苏华菱锡钢特钢公司到了。

    不到两年时间,在一大片杂草丛生的滩涂荒地上,一个投资40亿元,年无缝钢管产能80万吨、合金棒材7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拔地而起。神话般的建设速度,本身就散发着让人一探究竟的诱惑。

    顾不上歇息,记者执意先深入企业“开开眼界”。

    步入炼钢厂,正遇上电炉在加料,飞溅的钢花、炽热的炉火,将车间映成一片耀眼的鲜橙色。厂党委书记杭兴仁介绍,这套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引进的90吨电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炼钢能力达80万吨,可满足棒材生产线年生产坯料需要。

    ∮100无缝钢管生产线,是从老锡钢搬过来的唯一一条生产线,2010年10月投产。这条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西班牙引进的生产线,曾为锡钢立下过汗马功劳。“设备是旧了一点,产能也不大,但所产钢管多年来在华东市场很受青睐。”厂党委副书记周亚兵自豪地说。

    ∮258无缝钢管生产线,无疑是新锡钢的当家花旦。这条年产能70万吨的生产线,主体设备从德国米尔公司引进,具有世界顶尖水平。

    一跨入∮258分厂,即被那庞大的气势所震撼。由穿孔机、连轧机、定径机等组成的生产线,足足有近500米长。在试生产的同时,施工单位正在对生产线进行最后的扫尾。

    令人惊奇的是,在偌大的厂房下,紧贴着∮258生产线的北面,一条钢管深加工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只有深加工才有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在∮258生产线建设的同时,公司就想到了同时建设深加工线。”在机器发出的巨大响声中,∮258厂党委副书记严宏凡大着嗓门笑呵呵地说。

    在棒材厂,陪同参观的锡钢员工指着这条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生产线介绍,按设计,新锡钢就是一个单纯的钢管生产企业。但考虑到老锡钢所生产的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钢球钢等高附加值特种棒材多年受到市场追捧,特别是轴承钢占到全国市场约20%以上的份额,弃之实在可惜,还是建设了这条年产能70万吨的棒材生产线。“在机械加工十分发达的华东地区,这样一条生产线相当于一台印钞机啊!”

    从生产厂区出来,迎着还有些寒意的江风,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长江边。

    宽阔的江面上,吃水颇深的巨大船舶来来往往。

    穿过一排排大吊车,汽车停靠在锡钢的长江内港码头。码头边堆满了成山成垛的废钢;长达1公里的内港,排满了各种运送钢管、废钢和出厂产品的船只。“5000吨的船舶可直接进入内港,”锡钢陪同的员工说。

    “这的确是一个搞钢铁的绝好地方!”

    登上锡钢新办公大楼,放眼窗外,手指着阳光下耀眼的厂房和远处滔滔东逝的长江,锡钢董事长兼总经理陶方国一脸兴奋地说。

    靖江与苏南一江之隔,紧贴全国钢材消费最活跃的华东市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而华东地区无缝钢管特别是高品质无缝钢管生产能力并不大,拥有全球一流装备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最难得的是,10万吨船舶可从海上进入长江,直达紧靠锡钢的华菱靖江港(即将动工),物流成本优势无可比拟……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新锡钢一上来就瞄准了150万吨产能;装备精良,全球顶尖;并配套建设了焦化、炼钢、钢管深加工、内港码头,产业链条环环相扣。

    “新锡钢目标就是锁定全球一流,要成为华菱集团打造全球一流钢管生产基地的一颗重要棋子!”陶方国信心满满地说。

    是的,在华东、在全国、甚至在全球无缝钢管产业的版图上,一个巨人正在悄然崛起!

    缺煤少矿、不沿江不靠海致使物流成本居高难下,这已成为华菱的心头之痛。新锡钢,让华菱“通江达海”战略从多年的梦想演绎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华菱钢铁集团有太多的理由要尽早走出湖南!

    缺煤少矿,湖南搞大钢铁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华菱集团所有铁矿石都来自省外,其中进口矿占到55%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地的铁矿石,先要用海轮运至长江口,再通过江轮两次转运至岳阳,然后走陆路运到企业。

    不仅如此,华菱集团大多数钢材也要千里迢迢销往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经济活跃的地区。

    大宗物资长途运输,加上中转仓储,就这样,一进一去之间,华菱钢材仅物流成本每吨就比沿海钢铁企业高出了300元以上。

    在钢铁企业平均利润已挤压至3%左右空间后,吨钢成本多出300多元,极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实在是任何一家钢铁企业都无法承受之重。

    降低物流成本,需要华菱“走出去”;贴近钢材最活跃的消费市场,也需要华菱“走出去”。

    华东无疑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江苏、浙江、山东都是4万亿GDP俱乐部成员。

    有资料显示,华东同样是全国钢材消费量最大的地区,钢材消费占到全国的20%,其中以建筑、机械、汽车、集装箱、造船、家电用钢最大。

    华东也是无缝钢管消费量较大的区域。消费量较大,本地宝钢、无锡西姆莱斯等规模稍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却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大量优质无缝钢管还得依赖外地钢管生产企业。

    华菱集团旗下的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多年眼热于华东这一火红的市场。但苦于远离市场,物流与市场反应速度都难以凸现竞争优势,多年耕耘,在华东市场年销量也就是10来万吨。

    华菱集团必须挺进华东地区安营扎寨,建立自己战略布局点,以此为桥头堡,辐射华东市场;同时以此作为集团物流的中转站、集散地,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事实上,在钢铁产业新上项目被国家严格控制后,华菱集团欲在华东地区另起炉灶新建钢铁企业只能是一种奢望;以并购方式进入华东市场,的确是一种理想的路径选择。

    正在寻求战略投资者的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急于扩大战略版图的华菱集团视野。

    在《华菱新理念:从制造商到服务商》一书中,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罗列了华菱将锡钢揽入怀中的理由:

    锡钢是中国72家重点钢铁企业和18家重点特钢企业之一;

    锡钢产品质量优良,先后取得了英国劳氏和美国ABS船级社认证、美国石油协会API认证证书,产品内在质量在中国特殊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

    锡钢所生产的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合金焊条钢等特种钢,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机械、石化、能源等行业,畅销华东地区,部分出口美国、加拿大及欧亚各国,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

    锡钢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经济水平发达的江浙一带,经济发展对钢铁的需求得大,且拥有长江天然黄金水道,离出海口不过百十公里,从短期效益来看,华菱可就此进入华东市场,将锡钢作为华东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生产基地;

    锡钢的发展大方向与华菱不谋而合做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华菱要成为全球一流的专业化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必须依靠扩张并购同类型企业,以外生性增长来达到目标。锡钢的主导产品无缝钢管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稳定的客户群,与华菱衡钢携手后,足以傲视天下,华菱集团在钢管业务上的竞争力将迅速增强。

    正是如此,全国不少钢铁企业都有意于锡钢,伸来“橄榄枝”的不乏宝钢、武钢这样的产业巨头。

    锡钢为何最终接过了华菱抛来的“绣球”?

    “一家内陆钢铁企业,能在短短几年跻身中国钢铁十强,说明华菱是懂钢铁的,也是能做实事的,至少不是空手套白狼的资本玩家,这让锡钢看到了希望;锡钢人对华菱没有抵制心理。”作为老锡钢人,江苏华菱锡钢特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培清这样实在地回答。

    2007年8月9日,华菱集团与华润集团在长沙签约,华菱集团以6.5亿元获得江苏锡钢集团55%的股份,华菱正式成为锡钢的新“东家”。

    “你给我一缕阳光,我还你一个明媚的春天!”华菱没有让锡钢人失望。

    华菱控股经营3年来,锡钢年年盈利。2010年,尽管面临着搬迁的巨大压力,锡钢在因搬迁而只生产半年的情况下,仍然盈利5000多万元。

    “锡钢之于华菱,意义太大了,我们必须经营好锡钢,也一定能经营好锡钢!”陶方国掷地有声的话语,透露出几分壮士奋战沙场的悲壮。

    2011年1月28日,春节前夕,新锡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12位锡钢的老领导应邀来“新家”作客了。

    穿行在气势恢宏的厂区,目睹全球一流的装备,有感于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仿若隔世的老领导们发自内心地笑了:“锡钢交给华菱我们放心,锡钢找了一个好婆家!”

    无锡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出市”战略,对锡钢无疑是一个浴火重生的契机;但50多年的老企业整体搬迁,对锡钢同样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考”

    在无锡市塘南路金城立交桥两旁,长年盘踞着一幢幢灰色的厂房,直冲云天的烟囱,将一股股浓烟撒向蓝天。这便是有着52年历史的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

    与大多数老工业企业一样,随着岁月的变迁,锡钢所在的郊区,已摇身一变成了繁华的闹市,锡钢及其配套的焦化厂正好处于老城区、新城区以及太湖新城三大板块的“夹心带”上。

    厂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在一块,环境与空间掣肘着企业的腾挪跨越,无论是技术改造,还是上大项目,只能徒唤奈何。

    显然,锡钢要脱胎换骨,只有搬迁!

    其实,锡钢的困窘,折射着整个无锡市工业布局的尴尬:大部分工业企业身居闹市,传统工业与城市发展争地,与市民争蓝天白云,“螺蛳壳里做道场”,“戏”,实在难以再唱下去了!

    2005年,无锡市区工业布局大调整战略出台,对快速内环50平方公里内116家工业企业,实施“退城(城区)进园(工业园)”。

    受到土地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锡钢等12家大型工业企业,更是“一退到底”,“退城出市(无锡市)”。锡钢干脆从江南的无锡市,整体搬迁至江北的泰州市靖江新港工业园区。

    2009年5月,伴随着震天的鞭炮,踏着激情的鼓点,新锡钢搬迁工程建设热闹动工。

    与此同时,老厂搬迁与员工安置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启动。

    为让搬迁万无一失,锡钢领导班子作了周密部署,对资产处置、销售与停产衔接、债权债务清理、员工分流安置、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宣传教育等都做了精心的谋划。

    如此庞大的企业搬迁,并非像搬家一样简单。其中,3000多名在职职工的妥善安置无疑是最大的难题。

    对锡钢每一位员工来说,企业搬迁须直接面对的是自身利益的一次根本调整。锡钢在即将完成历史使命的那一刻,所有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将划上句号。

    因涉及面广、员工多、历史原因复杂,搬迁引发矛盾无法避免。

    一拨一拨的人到公司上访,既有退休职工、离厂人员,也有在岗员工,所有上访者只有一个目的在安置补偿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2010年7月23日,各种利益诉求的不满情绪积聚到一个临界点后集中爆发了。

    “惊心动魄!”周培清回忆,“30多名门卫堵住大门,不让车辆出入;工人擅自关停了部分空压机,压力一下降低,这在炼钢厂可是要出事故的啊!”

    当天下午5时,锡钢被迫停产。喧闹了50多年的车间,一下子安静下来。

    “要充分理解老锡钢员工的心情,干了一辈子,企业最后会进行怎么的安置,要设身处地为他们作想。”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要求,既要执行好国家政策,又要妥善安置好职工,在坚守政策底线的同时,灵活处理。

    “有惊无险!”周培清感叹。

    经无锡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精心协调与统筹,一份以锡钢为样本,以“依法合规、有情操作、全员安置、全员补偿”为总体原则的《关于市区工业布局调整中“退城出市”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在众人翘首企盼中出台。

    8月6日,老锡钢召开了最后一届职代会。216名职工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结果以196票同意,高票通过《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退城出市”员工安置工作方案》。

    江苏华菱锡钢特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莫运康介绍,截至9月30日,3000余名安置对象中有2397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970人与新锡钢签订劳动合同,“过江”去新锡钢工作。

    今天,听锡钢负责人谈起老锡钢员工的安置,似乎只在讲述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但从企业提供的两份材料,记者还是深感搬迁之不易。

    一份为《江苏锡钢集团关于员工安置工作的操作办法》,从员工安置总体要求,到实施步骤、时间安排,林林总总,共30来项,如员工安置实施步骤中,对不愿意到新公司工作的员工、愿意到新公司工作的员工和保留劳动关系的员工,如何办理相关手续,都作了详细安排。

    另一份为《江苏锡钢集团关于员工诉求有关问题的问答》便有40问,大到“安置补偿标准是怎么确定的”,小到“新锡钢员工的住宿怎样安排,夫妻同在企业工作住房怎样解决,能否帮助协调解决到新锡钢工作员工的子女就学”等,都作了详细解答。

    对锡钢“退城出市”,无锡市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既有国有企业的规范、大气,又有民营企业的精细灵活,是无锡的典范。”

    “够了,只要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评价,付出再多的心血、承受再多的委屈,也值!”周培清说。

    其实,对970名能来新锡钢上班的员工,更应为其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员工能过江实在不易,他们大多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很大,企业搬迁到江北,对他们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啊。”周培清认为,从苏南到苏北,就是克服心理压力就很不容易,“宁要苏南一张床,不要苏北一栋房”,就经常挂在苏南人的口头。

    但是,他们还是随着企业义无反顾地来了。

    47岁的黄桂初1986年进锡钢,炉前工一干就是20多年。“说实在的,我们对'退城出市’战略本身没有什么意见,当地市民对锡钢的粉尘、噪声有意见,我们不是不知道;但一听说要搬到江北,还是实在有些接受不了。”黄桂初说。

    “不是有个常熟老板出了20多万的年薪要你过去吗?”有工友插话。

    老黄憨厚地笑了,“去年当锡钢传出要搬迁的消息后,有些外地企业把招聘广告都贴到了厂门口。只要是锡钢的,不管什么工种都高薪聘请,有丰富经验的熟练工更成了'香饽饽’。”

    “说到底,我们还是很看好新锡钢的发展前景。现在的设备几乎都是新的,不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就是从德国引进的,企业装备真的鸟枪换大炮了,我还得好好学习呢!”

    老黄不仅自己“过江”了,还把工段上的70多名“老兄弟”一起动员过来了,“老锡钢人,对企业有感情啊!”

    新锡钢炼钢厂37岁的副厂长庞育华是企业有名的“电气专家”,曾主持完成了不少重大设备的电气化改造项目。他说,为了让炼钢厂早日达产达效,最近很少有空回无锡的家,尽管他很想念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

    庞育华介绍,炼钢厂现在有280名员工,其中近200人是从老锡钢过来的“原班人马”。

    其实,不止炼钢厂,目前新锡钢的业务骨干,基本上都是老锡钢的员工。这些骨干,无疑是新锡钢发展的“火种”!

    一个全球顶尖的钢管企业迅速崛起的背后,可以讲述无数个“平民英雄”的动人故事;锡钢人既要建设好新锡钢,更要管理好新锡钢

    如果要为新锡钢的建设者勒碑记功,可以刻上一长串的名字:雷幼桐、郭怀魁、杨新良、肖冬田、莫运康、肖陆、陈远宏、陈国华、卢仁铨、华建民、江宏亮……

    如果说战争年代,那些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军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那么,和平年代,为了国家的经济腾飞而忘我工作的建设者,无疑也是令人钦佩的'平民英雄’。”

    陶方国向记者讲述了新锡钢建设中不少感人的故事,但唯独不愿说起自己。

    “陶总才是新锡钢建设的最大功臣!”新锡钢不少员工说。

    老锡钢员工妥善安置难,新锡钢建设同样是一路坎坷。

    新锡钢搬迁改造,实际上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牵涉到立项、用地、环评、安评、能评、气象灾害评估等方面,工作量很大。

    华菱接手锡钢后才发现,搬迁改造项目的批文是2005年江苏省经贸委批的。时过境迁,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及土地使用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批文已得不到认可。

    按照原先华菱和华润两大股东确定的“高炉―转炉―连轧管”这一长流程建设方案,已无法获取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这,意味着锡钢搬迁改造项目按原方案已无法实施。

    华菱,不能让老锡钢在自己手里结束,必须使其凤凰涅槃!

    “马上调整方案!”经过与当地政府和两大股东反复沟通,制定了4个新锡钢搬迁改造方案。2008年3月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方案得以通过。

    方案确定难,项目报批同样不易。

    项目报批是搬迁改造前期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开工的必要前提。

    2005年江苏省经贸委同意锡钢搬迁改造的项目批文已得不到认可,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难题,如一堵堵厚墙迎面而来:

    项目选址在靖江开发区新港园区,该园区原区域环评禁止黑色冶金焦化项目进入。锡钢搬迁至此,需要先对原区域环评重新修编,才能进行项目环评。环保部门要求去国家环保部修编;

    项目选址地块是以基本农田为主的农用地,数量超过江苏省的审批权限,国土部门要求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按照江苏省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规划,沿江不再新增钢铁产能,规划更改难……

    江苏因为出了个“铁本事件”,加上节能减排的压力,政府部门颇有些“谈钢色变”,对新锡钢搬迁项目并不十分热心。“吃了多少闭门羹,坐了多少冷板凳,看了多少脸色,都记不清了,”陶方国感叹,“这个时候,真的是湖南人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起了作用!”

    3年多时间里,陶方国为项目报批往返南京达80余次。

    3年多时间里,陶方国很少回衡阳老家,年迈的老父亲思子心切只能一再责怪远方的儿子。

    一次,陶方国打听到江苏省政府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浦东开会,晚上10时陶方国从靖江出发赶去汇报,12时多才到,只汇报5分钟又往回赶,到家已是凌晨2时多。

    “在衡钢您当了多年的副总经理,为何愿意不远千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无锡,啃这块硬骨头?”

    “服从集团安排啊!但是来了以后才知道太难了,最苦闷的时候甚至连想死的心都有了,有几次真想从租住的14楼房间往下跳。但是我心中始终有种信念,就是死也得把这个事先办好。很多时候只能鼓励自己:这是华菱第一个跨省并购的项目,成功与否事关华菱的声誉与事业,也事关湖南省的声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锡钢搬迁改造之“难”,的确是难以胜数。搬迁补偿资金的谈判、进口设备的采购、人力资源的建设等等,都非易事。

    但是,千难万难,也难不倒倔强的华菱人,在3年多时间里,一切从零开始,一座全球顶尖的钢管生产企业拔地而起,创造了全球同类企业建设的最快速度。

    锡钢人并没有三头六臂,他们是以血肉之躯,在极限透支中,与时间进行着顽强的赛跑!

    翻阅《搬迁改造工程指挥部大事记》,你无法不对锡钢的建设者感到由衷的钦佩。请看:

    江苏省政府同意调整备案批文,完成环评、能评、安评等工作,第一期35公顷农用地预审指标下达,征地拆迁开始进行;

    与无锡市政府签订企业补偿协议,部分补偿款到位;

    进口设备采购和总承包及施工单位招标顺利进行,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地质勘探单位全部完成招标并签订合同;

    吹沙回填及厂前区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通过内招外聘,调集30余名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50余名大中专学生进入指挥部,并招聘了90余名大中专毕业新生充实生产一线培训实习……

    一页页翻过,一行行读来,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千头万绪与日理万机,也仿佛听到了建设者奋力前行铿锵而急迫的脚步声。

    “成功的花,人们惊羡于她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在新锡钢采访,冰心老人几十年前说过的这段话,三番五次涌入脑海。

    “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新锡钢,更要管理好一个新锡钢!”锡钢搬迁改造项目刚刚竣工,新锡钢人便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锡钢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的确,装备再先进,如果没有一流的管控模式相匹配,“全球一流的钢管生产基地”永远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想。

    在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力争早日达产达效的同时,财务、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管控举措陆续出台;

    提速信息化管理,上马ERP,让所有流程线上运行;

    严格控制员工职数,150万的产能人员不超过2000人,创造同类企业的最高人均劳效;

    辅业、配套项目,能外委的一律交出。焦化厂引进外来资本兴建;运输交给专门的物流公司;食堂、澡堂、厂区环境卫生交社会物业公司打理。

    新锡钢精细化管理,给人印象最直接的是食堂和澡堂。

    食堂承包给社会,锡钢也没当“甩手掌柜”。同时开设两个食堂,既有淮扬风味,又有湘菜特色。职工可以任意选择。服务质量由职工用“脚”投票,满意度少于一定参数的食堂,承包者自动淘汰,重新引进社会承包人。

    提到澡堂管理,陶方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企业自己打理,至少要配备10名职工,除开水电费,杂七杂八的开支一年没有45万元下不来。而承包给社会物业公司,费用就是6万来元,澡堂打理得干干净净,员工无一投诉。

    陶方国向记者展开了一幅新锡钢动人的发展画卷:

    立足一个愿景:打造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无缝钢管综合服务商。

    建设两个基地:建设钢管基地和物流基地,延长产业链,向主业上下游延伸,打造完整的钢铁产业链。

    实现三大战略目标:建设以装备高水平、产品高档次、员工高素质为主要标志的品质锡钢;建设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锡钢;建设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企业,客户的优秀服务商,员工的幸福家园为主要目标的和谐锡钢。

    “今年,锡钢要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陶方国说,“对新锡钢我们充满信心,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从湖南跑到江苏,就是来干事业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精心谋划,就一定能够将宏伟的蓝图变为五彩的现实!”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新锡钢:华菱打造全球一流钢管基地的重要棋子
  • 春节期间新锡钢生产运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