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报道 4月19日,上证综指连破5日、10日均线,放量跌破3000点,逼近20日均线,截至收盘时,沪指下跌58.29点,跌幅1.91%,报收于2999.04点。业内人士认为,受国家货币政策和国际事件的双重利空影响,大盘未来的下行风险仍将持续。
从昨日的盘面表现来看,前期表现强劲的蓝筹股全线回落,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股成为领跌板块。另外,有色金属、石油板块等权重股跌幅也靠前。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杨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市场昨日大跌下破3000点,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标普公司宣布将美国AAA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降至“负面”,这一消息对整个亚太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对A股中资源板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第二,央行在4月18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至最高水平20.5%,央行连续收紧市场流动性,对股市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对于蓝筹股的表现,杨堃指出,A股前期上涨的主要推手还是传统型蓝筹股,比如银行、资源、保险等板块,但此次的美国信用事件与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股、保险股和资源股影响甚大,“领涨军团”成为了“领跌军团”,大盘跌破3000点也不足为奇了。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指出,此前蓝筹股经过持续的上扬之后,已基本反映了一季报业绩高增长的预期,短线再度上扬缺乏新的条件,近期股指围绕3000点仍有震荡反复的要求。投资者需要提防宏观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以及即将开始的巨额融资可能会给A股市场带来的调整压力,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