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即将结束,在多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4月CPI走势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物价回落缓慢,CPI仍将在高位运行。
在3月CPI创下32个月新高之后,稳物价、控通胀已经成为经济运行无可置疑的重心。
中国国发投资公司顾问周江平表示,政府提出今年将CPI上升指数控制在4.5%以内,面对的整个经济环境是十分险峻的,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央行接连上调存款准备金,并加息,不仅如此,不少经济学家还表示,可以将汇率作为抑制输入性通胀的手段使用。而商务部则表示从各环节上保证商品供需得到满足,发改委则直接约谈企业,干预价格。
日前,瑞银证券在2011年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通胀是一切问题的核心。有了通胀预期,企业提高了库存,企业盈利增高,所以正循环可以持续下去。但如果通胀持续下去,就会消灭下游需求,也会引发紧缩政策,从而带来下跌风险,所以通胀是一切问题的核心。由于现在还处在全社会通胀预期较高的格局,接下去指数会有一定的冲高,但未来定会回落。今年二季度CPI都会保持在5%以上,而且有可能在6月份出现今年最高点。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近日也预计,二季度国内CPI涨幅在4.9%-5.1%;下半年要略低于5%。
徐连仲表示,当前国内居民消费价格处于一种高位运行态势,预计短期内不会产生细节性变化。国内二季度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是这种压力不会继续明显扩大。预计二季度CPI涨幅在4.9%-5.1%,上半年涨幅约在5%左右的区间运行,下半年涨幅会有所减小,要略低于5%。
周江平表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快速贬值,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其中粮食食品价格可能上升16-30%、石油能源价格上升30-66%、贵重金属价格上升30-64%;加上其他国际环境和气象因素不良预期影响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目前相当外汇总量6%的“热钱”(国际可疑资金)流入,这就是所谓“输入式通涨”的依据。另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近年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和贷款规模及对应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准备金。无疑对还未实现转型的实体经济而言货币总量一时超发,需要一个消化过程,这是导致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央行用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回购、央票等措施实际已经锁定可流通货币总量接近25-30%,这就为全面稳定物价奠定了基础。由于高储蓄率、周转速度、外汇储备汇兑的人民币总量等多方面原因,这种锁定可能还有一定空间。周江平指出,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将继续扩大,超发的货币将逐步被吸收。
此外,周江平还认为,如果货币政策基本正确,主要社会必需品供求基本平衡,对于稳定价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秩序。,目前政府直接的价格指令和官员“约谈”是不能从根本上建立市场价格秩序的,应该用市场机制稳定市场价格。
目前物价已呈良性趋势,要实现目标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存在,还有不少未能破解之题,风险的压力并没解除。需要继续高度关注、跟踪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灵活的对策。周江平最后表示。(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