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以及核泄漏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了重大打击。那么,这场大地震和核危机对中国船配业究竟有没有影响?近日从中国有关方面了解到,日本大地震对中日两国船舶及配套设备贸易产生的影响很有限。不过,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制造业是处于中日竞争的产业,地震使得日本的部分产业基地遭到破坏,产业转移、研发中心转移等会使我国造船及配套企业填补空缺,提高市场份额。只是我国一些企业仍然面临从日本进口的设备和零备件合同的执行中,若日本零备件企业受损,即会影响到订货的正常供应,将改变设备采购、修改合同和推迟交船日期等。
日本船舶及配套设备企业受损不大
受地震灾害打击最重的是日本东北城市仙台,该市距离东京320公里,与日本主要制造业地区距离较远。该地区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目前,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电子、家电产业、船舶及配套设备市场企业受损不大。
从日本船舶企业工厂分布来看,受地震和海啸的直接冲击不大。预计在短期内,日本地震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柴油机等配套设备的供给周期和价格上。从国内进口日本的部分船舶配套件看, 存在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中长期来看,如果日本经济衰退,日元贬值,有利于中国制造企业降低进口成本。
从近年来的中日贸易情况看,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是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60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占比49.6%;对日本出口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6.79亿美元,占对日机电产品出口的1.13%。
日本市场对中国出口重要性有所减小
今年以来,日本市场对中国出口的重要性有所减小。2010年,对日出口仅占中国总体出口的8%。随着中国外贸增幅的扩大,欧盟和东盟出口的增加,日本所占中国出口份额正持续下降。2010年,对日本出口1528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24.7%,但是所占份额仅为8%,比10年前下降了10个百分点。
目前,日本市场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10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36%,达到1491亿美元,占日本整体出口的19.4%。2011年1月,日本被东盟超过,而降为中国的第五大出口市场,份额跌至7.6%。
自2010年以来,我国对日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去年,我国自日进口商品总额1767.1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口117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6%,占比66.7%;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进口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占进口机电产品的0.91%。
就目前地震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看,地震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船舶及配套设备贸易在两国贸易中所占比例较小。由于受灾地区不属于船舶及配套设备制造业集聚区,影响有限。但仍然对中日船舶及配套设备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船用薄板和中厚板受影响最大
据了解,日本地震直接影响了日本三大钢厂的2600万吨左右的粗钢产能,影响最大的钢材品种为薄板和中厚板,主要用于汽车和造船业,其次影响的品种为线材,主要用于汽车和建筑业,不锈钢、型材和钢管产能也受到一定影响。
这场地震对国际钢铁市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原料上,三大钢厂的停产将直接影响国际焦煤和铁矿石的需求,预计未来6个月,铁矿石需求将每个月将减少350万吨,焦煤减少170万吨。
目前现货铁矿石市场正处于下跌通道,地震将使下跌速度加快,跌幅也将超出前期市场预测。对于现货焦煤市场,澳大利亚洪水的影响也将被日本地震所抵消,价格将回归到合理水平。
去年日本进口钢材426万吨(不含半成品),约占其表观消费量的6.6%,进口主要来源地为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进口的主要品种为热卷、冷卷和镀锌板。与出口相比,日本进口量很低,对外围市场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去年日本出口了4340万吨钢铁,约占其产量45%,为全球第一大钢铁出口国,其主要出口地为韩国、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出口品种主要为热卷、镀锌板、冷卷、中厚板、焊管、电工钢和不锈钢,这些钢材主要用于汽车、家电和造船等行业。
这场地震影响的产能主要为薄板和中厚板,预计未来半年日本薄板和中厚板的出口量将明显下降,亚洲地区这两个品种的供需平衡将被打破,市场价格有望因此走高。估计两三个月后,日本的灾后重建将展开,有望带动亚洲国家的建筑钢材出口。
亚洲地区的汽车厂、造船厂和家电厂将因钢价上涨受到一定影响,而中国和韩国的大型钢厂可能因原料下跌和钢价上涨从中受益。
(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