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由美国多家机构联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五年(2006年~2010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增长了约25倍。去年一年,这一规模就突破了50亿美元,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这份由美国亚洲协会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的名为《敞开门户——充分利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报告指出,过去几年,中国投资在美几度受挫,已经激起两国之间一些不满。美国负责审议外资收购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的机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对中国投资者传递的信息不甚明朗,也打击了中国投资者的积极性。
中美S&ED在即,相较于已经成为商业常态的贸易摩擦,中国人越来越关注赴美投资壁垒问题。
CFIUS审查的秘密
在想要前往投资的中国企业看来,CFIUS的审查仍然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近的案例来自于中国华为,这个决意打开美国巨大电信市场的中国私营巨头,由于CFIUS的审查,2007年收购3com失败,今年又被迫“自愿放弃”对3叶公司资产的收购。
而此前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到联想收购IBM,这一系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后,都有CFIUS的身影。
有着丰富赴美投资事务经验的中伦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并购的程军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在多数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都有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CFIUS。资料显示,CFIUS隶属于美国财政部,包含有来自包括国防部、商务部等16个部门机构的代表,是美国政府内部的一个联席机构,专门负责审查外国投资对于美国公司及机构的国家安全影响。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对本报记者介绍,CFIUS的审查可能针对的案例包括,外资收购军用的零件设备厂,或者将厂房建在重要军事基地旁边,而涉及经济领域可能是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诸如高速公路、桥梁、物流设备。
“CFIUS的管理者告诉我,对于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投资,会不批准;但是,如果申请者经过修改、分解后,消除了此种影响,也是可以批准的。此时,CFIUS也会起到帮助申请方找到解决办法的作用。”王志乐说。
然而,由于对“安全领域”解释的模糊性,这一审查极可能受贸易保护主义思维的干扰。多次接触此类案例的机电商会成套工程部负责人韩圣健向本报记者解释了此种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我们一些会员企业反映,在一些重大项目中,美方的合作伙伴经常接到美国政府或者议会的电话,提醒这些企业与中国企业打交道,可能会遇到安全审查的问题。”韩圣健说。
他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政府对于某些领域,传统制造业诸如家电行业的审查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却一直害怕与中国企业合作,并保持压力。“他们的手法很厉害,不会承认是保护主义,一定会找其他的理由,而且还在表面上不留下任何桌面证据。”韩圣健表示。
上述报告建议,美国两党应联合向中国发出欢迎中国对美投资的明确信息,同时从联邦政府系统形成统一机制,鼓励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确保投资符合美国需求。
中国企业应知己知彼
在走向美国这个更加成熟的市场时,中国的企业也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迅速熟悉游戏规则。世行副行长小格林伍德在博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指出,要解决中国对外投资壁垒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沟通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政府为大股东的国有企业。
“企业对投资地的公众保持足够的透明度,真诚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华为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地与公众沟通,表达善意,表明自己将成为一个当地良好的企业公民。”小格林伍德告诉记者。
多位了解赴美投资规则的外籍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美国是一个相对开放、公平的市场。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并不独特,所有进入这个市场的外国企业都会遇到。从他们接手的中国案例来看,多数失败的原因,都更需要从自身的应对方式找原因,特别是在前期的市场分析、进入市场时寻求税务、法律等中介机构的帮助方面,以及要以自信、透明的方式应对媒体。这些都需要摒弃在中国国内的思维,更加了解当地市场。
此外,普华永道负责海外投资项目的合伙人黄佳对本报记者指出,对投资的评估与前期的准备非常重要,因为一个诱人的项目,也可能意味着相当大的风险。他举例说,曾经有一家几万人的国企打算出海,但是拥有3万名员工的企业,仅有6名员工会说英语,这显然是还没有对自身的实力与风险作出很好的判断。“这种冲动,在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明显。”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4日在华盛顿说,美国欢迎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这有助于在美国创造就业,有助于为美国企业提供商机。
上述报告认为,如果中国遵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模式,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中国直接投资,这些投资中的一大部分,将会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