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我国进口铁矿砂5288万吨,进口均价为160.45美元。与3月比较,进口量环比减少660万吨,进口均价与3月份持平,同在160美元上方,维持历史高位。
不管进口铁矿石量增还是减,不管钢材市场是景气还是萧条,不管进口矿定价方式怎么变换,进口铁矿石均价却从2009年6月份的68美元,一直保持着上扬态势。据兰格信息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兰格生铁成本指数为152.9,较2009年6月份的金融危机后的低点上涨68%。上涨的铁矿石,推动钢企成本逐步上升,吞噬着钢企的利润。铁矿业与钢铁业并没有平等分享全球钢铁市场繁荣的“红利”。原因有三:
第一,铁矿石是一个特殊的大宗商品,属稀缺资源,供需关系的差异化,使得矿石巨头节节提价。2011年1-4月份,我国日均粗钢产量均在190万吨以上,高速的产能释放,直接带动了对外矿的需求。
第二,表面上看,矿价和钢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更本质的市场关系是,钢价上涨时矿价上涨更“凶猛”,钢价下跌时矿价却跌的很“微妙”。尽管由于春节前后出于市场预期的拉涨、日本地震的突发性因素影响,一次次推高外矿现货价格,中间也曾由于空涨使成交清淡,挤出了“一些”泡沫,但结果不难发现铁矿石价格的“抗跌性”很强,跌到170美元即到了支撑位。虽然矿价始终没有冲破200美元,但自4月中到现在一直维持188-190美元高位,横盘近1个月。并且不排除后期“电荒预警”的再次来袭,国产矿生产受到限制,供给减少,进一步推动进口矿价格上调。
第三,2011年从年初到现在,布伦特/WTI原油价格持上涨态势,大宗商品的爬升,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带动铁矿石价格的上扬。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