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中科矿业”的行政总裁DamonGBarber近来常对来访的记者们自豪地说:“2011年将是他事业上最成功的一年。”因为“这家企业和它所从事的海外并购事业实在太有战略眼光,前景太广阔了!”
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永忠认为,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在境外资源开发上,应当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支持他们到境外开发资源,通过多条途径解决我国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北京创办了我国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谢朝华对记者表示,现在是民营资本收购海外资产的大好时机,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个人或民企握有大量闲散资金。应由发改委牵头,出台相关政策,以明确政府对民间剩余资本投资海外项目的支持。
正当央企五矿资源有限公司针对澳大利亚Equinox矿业公司的敌意收购计划遭遇失败之际,业界传出一个让人高兴的消息,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已悄然出海,成功并购海外资源矿产产业。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产业链上游的能源和资源型产业由央企包揽的格局已被打破,民营企业已摆脱了单纯收购下游产业的传统模式,转而抄底产业链上游的产业。
海外抄底上游产业
民企“中科矿业”的行政总裁DamonGBarber近来常对来访的记者们自豪地说:“2011年将是他事业上最成功的一年。”这位曾在美国采矿业有过5年从业经验,之后又出任德意志银行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兼金属采矿主管,有着17年以上从事购并、出售投资、债务及股权经验的美国人,在2010年4月如愿以偿地被委任为这家中国民企行政总裁。之所以如此看好这个职位,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家企业和它所从事的海外并购事业实在太有战略眼光,前景太广阔了!”
Damon透露,由中科矿业[0.22%-2.27%](00985.HK)持有70%股权的秘鲁MinaJusta铜矿将在今年底开工,预计在2013年投产。
另外,中科矿业还出资1.35亿澳元将澳洲一座名为LadyAnnie的铜矿收入囊中。对于中科矿业来说,这简直是“捡了个金元宝”。按照LadyAnnie的探明储量,该矿可供营运约4.5年,年产铜25000吨。按照合同,中科矿业在LadyAnnie周围拥有约3000平方公里的勘探权。依据澳洲相关法律,拥有勘探权的公司在审批范围内探到新矿,只需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通过环保等部门审批,就可以行使开采权。
据悉,在离LadyAnnie不远的Anthill矿区,已发现了推测资源量为3.6万吨的新铜矿,其部分区域的浅层含铜量甚至可达3.95%,世界铜矿的平均含铜量才1%。“如果那个炒家当时知道这个矿有这么大的升值潜力,也许就不会卖给他们了!”Damon得意地说。
另据报道,中科矿业的母公司中国科技集团此前曾以2.11亿美元收购了另一家澳洲矿商OzMinerals在印尼的Martabe金银矿。Damon预计由于未来铜价仍将上行,中科矿业还在寻求获得更多的海外铜矿项目。
民企优势不可替代
业内人士认为,对海外能源矿产收购已成为我国民企投资的新趋势。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公布的2010-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积极挺进国际市场,通过收购海外能源矿产资源来满足国内对能源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成为投资新趋势。
在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孙晓华看来,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和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海外能源矿产资源具有优势。
首先,它们有比较成本优势。民营企业结构简单、经营灵活、适应性快,有较低的管理成本。其次,它们有经营机制优势。民营企业聚集了一大批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开拓力强的企业家,他们在企业战略、投资决策、经营运作和用人制度上拥有自主决策权,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市场信息。再次,民营企业具有民间色彩优势。尽管其总体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但是浓厚的民间色彩反而使这些企业“走出去”更容易被接受。民企在实施海外能源、矿产资源并购过程中,较容易取得企业出售方和海外当地政府审批部门的信赖,减少政治壁垒的束缚。因此,政府应多支持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都代表中国,客观上都为本国国家战略服务。
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永忠认为,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在境外资源开发上,应当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支持他们到境外开发资源,通过多条途径解决我国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限制他国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的国家和地区,要重点支持一批具备实力和经验、管理较为规范的民营企业,发挥他们经营灵活、反应迅速的同时,抓住境外资源开发的合作机会。
正如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骁所说,小型民企在海外能够成功抄底,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还有其自身优势。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国企负责人普遍具有双重身份,比如中铝集团前总经理肖亚庆在离开中铝之前,曾是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铝积极公布的融资计划,本欲显示其资金实力,反而加重了一些澳大利亚人的疑虑。
澳大利亚方面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国企的实力,还有国企背后若隐若现的政府之“手”。“中国政府是否会试图控制澳大利亚的资源,是澳大利亚国内始终担心的问题。”澳大利亚前任工业部长IanMacfarlane说。
事实上,中铝集团并不是第一家海外投资遭遇国有身份难题的中国企业。早在2005年,中海油在对美国优尼科公司的竞购中,就因身份问题遭到了美国政界和舆论的强烈质疑,最终不得不取消收购计划。
资金仍是抄底瓶颈
相关资料显示,已完成海外购并的中资企业,尤其是国企,大多账面亏损惊人:中铝投资力拓,亏损750多亿元,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亏损纪录;国开行收购巴克莱,亏损200多亿元;平安收购富通,238亿元投资仅剩10亿元。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民企尤其是上市公司在收购海外资产时,资金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配发新股或借贷都是融资途径。为了收购LadyAnnie100%股权以及位于秘鲁的MinaJusta70%的股权,中科矿业曾于去年6月大规模配股集资。当时公司配售新股234亿股,股本从原本约32亿股陡然扩大至266亿股,配售股价格仅每股0.2港元,较其停牌前价格0.475港元折让高达57.9%。
但对于靠自有资金完成海外购并的民企,虽然在初期大多有能力将当地关系和矿产资源抓到手里,但接下来开发矿山等程序需耗资几亿、几十亿资金,民营企业将很难运作。
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李肃认为,政府在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忽略了民营企业这一群体的出外需求。政策性的资金支持尚很少惠及民营企业这一群体。政府可成立国际资源风险投资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出外探矿,尤其应去资源丰富但勘探经费紧张的发展中国家,将小矿开采成类似FMG的大矿。
动用外储解决难题
为克服资金上的瓶颈,中国政府和民间都作出了很多努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就曾指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外汇储备运用与企业“走出去”结合起来。希望中国企业提高其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汇丰银行(HSBC)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这是我们首次听到官方宣示这项政策……直接支持企业购买海外资产。”他说:“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是外汇储备多元化。中国政府不希望继续囤积外汇储备和短期金融资产,而是希望国家积累更多长期企业实际资产。”
屈宏斌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美国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等单一的金融性投资。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单一的金融性投资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操作难度加大,并且这些金融性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缺乏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外汇储备的用途上,应增加对境外能源、资源的投资比重,一方面分散外汇储备投向,降低金融危机给外汇储备带来的减值风险;另一方面,使外汇储备由金融财富变为实实在在的资产、资源财富,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的能源、资源供应。
全国工商联则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建议:用外汇储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建议拿出一定数额的外汇储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专门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业务。”工商联在提案中说。
为了避免这种方式设立的基金存在“主权财富基金”的敏感色彩,工商联认为,可借鉴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基金等股权基金模式,以商业银行或大型企业发起,并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适度向有条件对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倾斜,支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在北京创办了我国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谢朝华对记者表示,现在是民营资本收购海外资产的大好时机,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个人或民企握有大量闲散资金。应由发改委牵头,出台相关政策,以明确政府对民间剩余资本投资海外项目的支持。同时,目前国外的矿产能源项目显现出了价值洼地效应,应鼓励集中投资海外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类项目。
谢朝华建议,为解决海外收购当中遇到的资金瓶颈,可以政府与私人合营的形式建立公司或由政府牵头建立海外种子项目基金,或建立其他形式的股份制公司,由政府牵头,主要由私企及民间投资者认购股份,并以发改委牵头,出台相关政策,以明确政府对民间剩余资本投资海外项目的支持,使这类基金尽快发展起来。同时,外交部与商务部也可适当组团与投资者考察相应投资项目,以便给予其必要指导及咨询。
在如何解决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瓶颈问题上,国际上已经有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拥有254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印度就正在酝酿动用外储设立一个主权财富基金,为海外能源收购提供资金支持。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员称,石油部已要求财政部动用部分外储,设立这样一个基金,但财政部尚未就此作出正式决定。而国有的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总经理萨马说:“如果我们要同中国竞争,这样一个基金将很受欢迎。”该公司是印度最大的能源开采商。
对于靠自有资金完成海外购并的民企,虽然在初期大多有能力将当地关系和矿产资源抓到手里,但接下来开发矿山等程序需耗资几亿、几十亿资金,民营企业将很难运作。
在如何解决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瓶颈问题上,国际上已经有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拥有254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印度就正在酝酿动用外储设立一个主权财富基金,为海外能源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