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mi:应当警惕不对称性经济滞胀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5-19 13:25:03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 陈克新
    多方面情况表明,现阶段经济滞胀已经部分发生,即所谓不对称性经济滞胀。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结构性、浅层次的经济滞胀,有可能向深层次、全面性经济滞胀发展,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滞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警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现阶段已经出现了不对称性经济滞胀

    所谓经济滞胀,即经济低迷,物价上涨。实际上,今年以来,这种“经济滞胀”已经部分发生,国内外均已出现了“不对称性经济滞胀”。或者说,是一种“结构性经济滞胀”,只是尚未发展成为全面经济滞胀,尚未发展成为严重程度的经济滞胀而已。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不对称经济滞胀”主要表现为:在美、欧、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市场疲软、就业不足的同时,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却面临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

    即便从国内宏观层面来看,在整体经济增长减速,许多部门产能过剩,总量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又出现物价全面上涨,尤其是能源、食品、住房等涨价压力很大,以致出现了稳定物价与保持经济增速的“调控两难”。

    国内一些行业也出现了这种“不对称性经济滞胀”。最突出的是房地产行业,在销售极为低迷大幅下降的同时,销售价格依然高位运行,甚至许多地区,主要是二、三城市住宅价格还在上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今年1季度产销量同比增幅显著回落,另一方面,橡胶、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却在大幅上涨,顽强地推高成本,使得今后销售价格上涨推力不断增大。

    二、不对称性经济滞胀有可能向全面性经济滞胀发展

    令人担忧的是,虽然现阶段尚未发生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滞胀,还只是一种结构性、不对称性经济滞胀。但是,这种浅层次经济滞胀,有可能向深层次经济滞胀,或者是全面性经济滞胀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警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物价上涨压力很大,持续高位运行

    从中国来说,今年以来全国物价指数继续上涨。据统计,1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7.1%,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上涨26%。其中3月份CPI、PPI与CCPI同比涨幅分别为5.4%、7.3%和25.1%。如果我们将通货膨胀程度划分为温和、中度、严重、恶性4个等级,那么,现阶段中国物价上涨已经超出温和范围,进入了中度通货膨胀区间。

    又因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飙升,今年前3个月全国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粮食、大豆、棉花等8种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1.7%;2季度后企业开始真正进入原、辅材料高成本时期,以及劳动者工资普遍提高,连续“加息”又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等,预计年内通货膨胀依然为高压态势。受其影响,CPI、PPI与CCPI三大物价指数都将高位运行,难以回归温和上涨范围。

    从世界来说,不仅中国进入了中度通货膨胀区间,而且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物价涨幅更大,有些国家则出现了严重,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比如金砖国家中,今年2月份俄罗斯、印度、巴西通货膨胀率分别达到9.5%、8.3%和6%;欧元区通货膨胀率3月份达到2.6%,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美国也开始面临不断加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仅如此,中国及其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物价上涨,还会向发达国家传导与扩散。这是因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进一步上涨,势必大幅增加新兴经济体国家原材料等制造成本,进而推高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价格,最终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爆发。近期广交会上中国出口商品报价普遍出现上涨,开始显示了这方面迹象。即便是订单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也扭转不了这个局面。因为全球所有地区原材料价格都在扬升,而且其它地区加工制造品价格涨幅更大。

    (二)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继续减速

    总体来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不排除继续减速,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近期标普将美国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降至负面,这意味着未来6-12个月内标普可能调降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主权评级。受其影响,今后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等信用产品时更为谨慎,导致未来美国政府融资成本提高,恶化财政状况,使得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日本在地震、海啸、核泄漏的冲击下,制造业与出口受到打击,将会有衰退风险。欧洲依然处于债务危机阴影之下,希腊、葡萄牙等国家债务问题再起,欧债危机升级,势必损害其经济增长。

    此外,目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如果向海湾国家蔓延,将会导致石油、粮食等农矿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比如石油跃上150美元/桶的更高价位,势必恶化通货膨胀形势,进而将世界经济拖入二次衰退。

    如果世界经济出现二次衰退,对于中国出口需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经过多年的强劲增长,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家,外贸出口达到了很高水平。由于经济转型与经济平衡发展需要,劳动力价格提高,以及人民币加速升值影响,预计全年外贸出口增长空间有限。今年1季度全国外贸出口同比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2个百分点,开始显露了这方面迹象。

    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驾马车”,固定投资也出现了“减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尽管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但比去年同期增幅依然回落了1.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同期投资品涨价因素,实际投资增幅回落更多,应当在6个百分点以上。从其增长后劲来看,考虑到2010年底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今年政府投资趋势紧缩,以及民间投资的基本观望态度,今后投资能否保持高水平增长态势,确实具有一些不确定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持续一、两年的紧缩政策,对于国内需求增长亦产生了很大抑制。尤其是房地产、汽车这两大支柱产业所受到冲击最大。据统计,今年1季度全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69.5个和63.7个百分点;1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2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两年的大幅回落,还有很多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出现下降,其中1季度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达到23%。由于上述两大支柱产业牵涉到数十个其它行业,其急剧减速,势必使得其它相关行业,比如金属、水泥、轮胎、家装等产品销售受到影响,加剧了整体产能过剩。

    此外,由于一季度CPI涨幅超出预期,而且全年物价压力保持高压态势,紧缩措施短时期内难以取消,甚至还有强化可能,这又增加了经济趋势的不确定性。

    (三)频繁加息,将加快经济滞胀的到来

    由此可见,未来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两个方面都不容乐观,都存在继续恶化的势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宏观调控“猛药”施放过多,紧缩措施出台过密,各种政策效应叠加,集中显现,就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发生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滞胀,即由不对称经济滞胀,转化为全面性经济滞胀。

    现阶段我们调控政策的最主要对象是物价上涨,主要手段之一是不断加息。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连续4次加息,今年3个多月内两次加息,预计今后还有可能数次加息。殊不知,这种持续不断的加息,不仅对于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作用不大,反而火上浇油,而且还会抑制需求,导致经济增长失去很大一部分国内动力,加剧产能过剩局面,甚至出现企业倒闭,种植业、养殖业严重亏损,劳动者大量失业。这是一种真正的经济危机。对此,国内决策部门必须高度警惕。

    三、化解不对称性经济滞胀的主要对策

    针对中国物价输入性压力有增无减,以及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风险,避免出现全面性经济滞胀,有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以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实现更多就业,同时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增加呈现居民收入。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大财政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总之,要使得城乡居民收入(而不仅是工资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才是对抗物价上涨的最有力手段。与此同时,亦扩大了国内消费的购买力基础,避免经济增长失速。

    2.多方面降低商品成本。由于现阶段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因此必须多方面降低商品成本,尤其是蔬菜、肉类等食品成本。比如实施“农超对接”,开辟和扩大“绿色通道”,降低相关税费等。比如对于奶粉等一些进口食品,要适当降低进口关税。

    3.一些抑制国内需求的措施暂缓出台。比如普遍持续加息、限制外地人住房购买、汽车摇号等。这些抑制需求,尤其是抑制国内需求措施的密集出台,有可能遭遇境外出口环境恶化,而使得国内产业雪上加霜,对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治理流动性过剩,应当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范投机炒作,可以实施差别利率政策,进行“精确定点打击”。比如,对于已经购买,并且仅仅购买一套住宅的贷款群体,即所谓“房奴”)就应当保持利率稳定,不能持续加息。

    4.保留与扩大商品促销政策。近些年来,我们出台了一些促销政策,比如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家电下乡等,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需求,成为成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些优惠促销政策,都应该保留,并且还要扩大范围,不要急于退出,尤其是在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关键时期。

    5.借助于人民币升值对抗输入性通胀。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原油、矿石、谷物等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相应减少国内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从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釜底抽薪。其次是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虽然人民币升值引发一些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削弱竞争能力,但与此同时,这些出口行业也会因为进口材料成本下降,全部或者部分对冲涨价因素。尤其是单位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应提高,势必增多几乎所有商品与服务的需求总量,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实现更多就业,并促进结构调整。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Lgmi:应当警惕不对称性经济滞胀
  • lgmi:“电荒”、环境治理对带钢市场的影响
  • Lgmi:5月18日钢材市场简评
  • Lgmi:5月18日钢铁行业概览
  • Lgmi:5月17日钢材市场简评
  • Lgmi:5月17日钢铁行业概览
  • Lgmi:5月16日国内钢材市场简评
  • Lgmi:5月16日钢铁行业概览
  • Lgmi:国内钢价震荡走低 下周或有小幅反弹
  • Lgmi:一周钢铁行业概览(5.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