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本核电事故期 中国“核”去“核”从?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5-25 10:08:26  兰格钢铁
    一度深陷情绪低谷的中国核电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在出席一个国际核能会议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能够达到5000万千瓦,而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将有望达到7000万千瓦。对于这个目标届时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徐玉明则肯定地表示说,“完全有可能”。

    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出于安全检查的需要,中国政府目前已叫停了所有核电新上项目,并明确在中国核安全规划未获批准前,不得审批任何核电项目包括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中国政府在日本核事故发生后的表态,使得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国核电建设突然遭遇冰冻,已被点燃的建设热情也降到最低。

    相对于前段时间核电界的缄默,此次徐玉明的回答算是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尽管他的言论并不能代表官方的最终决定,但至少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前中国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

    中国核电态度究竟如何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对于中国核电政策的变动,国内外核电供应商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不久前,原本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核电发展交流会议,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和咨询机构派出代表前来参会。他们都在揣摩中国高层的态度,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会轻言放弃这个核电建设大国中的市场机会。

    据了解,在全世界在建的近60台核电机组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每年核电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都在700多亿元,需求强劲,市场空间巨大。

    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大陆已投运核电机组13台,装机容量为1082万千瓦。另据了解,目前,国家能源局已核准了12个核电项目,共34台机组的建设,总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建设24台,其余的也会在2020年以前完工。

    徐玉明表示,现有的核电装机加上已经开工建设且到“十二五”末可实现运营的核电装机,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在2015年将可以超过4000万千瓦,接近5000万千瓦。而他进一步表示,到2020年,随着中国二代、二代改进型以及第三代核电机组的不断成熟完善,批量生产也会加快。届时,中国的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8000万千瓦。

    徐玉明,曾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局局长、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二司司长等职,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为此,他的一番表态提振了核电建设者的信心。不过,徐玉明也委婉地表示,核电的进一步发展还要等到核安全规划出台才能更加明确。

    据了解,中国的核安全规划很早就开始制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都没有完成。没有核安全规划,国家相关部门就不能从标准、法规、监管等方面对核电站进行科学、规范、统一的监管,并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在此前,已有很多核电专家表示,中国核电发展并不会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未来核电的地位仍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国家已经要求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据称编制时间会尽量缩短,并及早出台。

    未来电力缺口谁来填补

    连日来,媒体有关各地缺电的报道不断增多,多种复杂因素使得电力缺口不断增大。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判,“十二五”期间电力会出现供需紧张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的电荒“威胁”,把核电再次推到格外瞩目的位置。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7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34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1001万千瓦,但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68万千瓦。

    另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由于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向非化石能源发电领域倾斜,火电投资完成额由2005年的2271亿元快速减少到2010年的1311亿元。

    为此,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警告指出,目前电源在建规模严重不足,加上火电亏损严重建设积极性降低,很有可能将造成今后几年火电投产规模不合理地快速下降,不能满足电力需求增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二五”中期电力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火电装机的不足一定要有相应机组能够替代,这样才不会使未来电力短缺的“威胁”真的变成可能。中电联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中电联是积极支持核电发展的。对此,王志轩也表示,推进核电高效发展有助于缓解未来存在的电力短缺困境。作为电力行业的全国性权威组织,中电联的态度难能可贵,这或许也说明了电力行业对于核电的未来充满期待。

    据了解,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6.57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5%~9.5%,基准方案为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5%。

    2015年电力工业规划目标是: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37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8.5%,其中,水电2.84亿千瓦,抽水蓄能4100万千瓦,煤电9.33亿千瓦,核电4300万千瓦,气电3000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300万千瓦。

    展望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国的核电发展规划,因为日本的核事故而被大幅削减,那么留下的装机缺口将由谁来填补?据介绍,2010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大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2%,相当于每年减少25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00万吨。对此,业内人士则进一步指出,如果不增加核电装机,那么相当于现阶段三倍的碳排放又将由谁来减少?

    能源瓶颈与减排压力

    现阶段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09年底,我国曾公布了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50%,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左右”。

    作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约束性指标,碳减排与非化石能源占比,决定了中国电力结构必然要进行调整。

    根据中电联的规划研究,“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7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为33%,比2010年提高6.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52万亿千瓦时左右,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4.1%,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5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9%左右。

    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中,按照既定目标,核电装机将会占到10%左右。有专家指出,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核电是目前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调整电力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最具现实意义的替代能源”。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风能和太阳能电源的不稳定性特点,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估算,风能以及太阳能电源装机的实际效率只有火电的40%。

    另据了解,由于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各项技术仍是发展中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其建设成本也就较高,在市场中的经济竞争力较弱。这些因素也决定了风能以及太阳能电源短期内难以成为电力主要来源。

    同时,业内人士还表示,尽管我国水电大规模开发具有资源潜力和开发技术优势,可以替代部分火电机组出力,但水电开发也面临着如土地淹没、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开发难度、国际河流开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与之相比,核电则不受地域限制,建设选址也有更多选择。核电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必将决定其在未来电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记者观察:选择核电

    继续选择核电,对于中国来说应该不难理解。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源、环境的制约,以及电力需求的压力,为今后的核电快速发展创造了良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电力需求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电力生产任务已经十分紧迫。

    在煤炭价格高企的今天,如何摆脱高煤价对电力的制约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首要难题。据了解,我国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而煤炭消费中心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这种供需格局直接形成了长运距、大运量的煤炭运输紧张的现状,并导致煤炭价格不断上涨。

    据估算,同等功率核电站燃料量约为燃煤重量的万分之一。且核电机组可以在负荷中心附近进行建设,布局优势显著。

    在成本方面,发展核电无疑同样具有着很高的竞争优势。根据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我国秦山二期工程比投资为1330美元/千瓦,是世界上造价最低的项目,2005年其上网电价为38.5分/千瓦时,而同期在浙江新建的除硫煤电厂上网电价则为43分/千瓦时。若是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核电成本竞争优势则更加突出。

    发展核电产业,其重要性还体现在对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改造提升。当前我国核电设备制造总产能,早已远远超过《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对“核电设备制造能力2020年达4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的最大期望值。初步估算,2011年将达到年产10~12套的产能。如此发展下去,2020年的产能将更为可观。

    现阶段,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从总体水平上说,水平还比较低,提升空间很大。从战略角度而言,掌握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就是掌握核电发展主动权,而只有掌握了核电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实现核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由此看来,中国的核电发展不但不能停,而且要继续,要发展得更好。(中国工业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后日本核电事故期 中国“核”去“核”从?
  • 松下裁员3.5万 创日本制造业史规模之最
  • 2011年4月日本钢材产量统计
  • 2011年4月日本钢铁生产统计
  • 日本向我国东北等地转移产能
  • 日本建筑钢材产量增长
  • 日本制钢所订单量或降四成
  • 日本向我东北等地转移产能势头初显
  • 5月24日本钢炼焦煤采购价格
  • JFE将出口产量转至西日本厂生产确保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