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网站报道 20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严峻的自然灾害等挑战,全国各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3%、13.8%、14.2%和15.4%,比上年分别提高1.5个、2.1个、0.7个和2.8个百分点。
2010年,各地区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万元,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为17.8%。城乡消费市场同步活跃,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的地区结构进一步改善。各地区外贸进出口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贸易顺差仍集中在东部地区,但占全国的比重下降,其他地区占比上升。随着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大幅增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西部省份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前。各地区“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海外收购主要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各具特色。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加快,对全国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地区节能降耗工作取得进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等相关约束性目标基本如期实现。
各地区金融业稳健运行,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加大。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放缓,企业存款增速回落,存款呈活期化态势。本外币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贷款节奏趋向均衡,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区贷款投向基本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个人消费以及中小企业、“三农”等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步上升,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制度建设加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各地区融资结构进一步改善,29个省份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中西部地区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各地区继续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存在较多有利条件。各地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东部地区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自主创新,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部地区将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西部地区将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资源优势,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东北地区将继续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2011年,各地区金融机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0年,全国各地区金融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增长逐步向常态回归,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年各地区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继续增加,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直接融资在资金配置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地区间金融发展更趋协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各地区银行业
2010年,全国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个数、从业人员稳步增加,资产规模增长较快。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9.5万个,从业人员30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万个和20.7万人;资产总额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分地区看,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个数、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最高,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银行业资产总额合计在全国占比超过半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业资产总额分别增长18.9%、20.6%、24.5%和15.7%。外资银行稳步发展。年末,全国共有27个省份有外资银行入驻,较上年增加2个省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外资银行资产的94.4%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增强,西部地区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和机构网点数占比均较上年有所提高。
县域和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合计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分地区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中的50.3%集中在东部,其他地区增长较快,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分别增长25.5%、26.9%和17.0%。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发展,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迅猛增加。年末,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在内的全国新型农村机构共计3519家,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一)各地区存款增长趋稳,企业存款增速回落,存款呈活期化态势2010年,全国各地区本外币存款增速趋稳,比上年均有所下降。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42.3万亿元、10.9万亿元、12.6万亿元和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21.4%、22.3%和18.3%,增速较上年分别降低8.8个、5.9个、9.1个和7.2个百分点。各省份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速最低为15.4%,最高为32.8%。
各地区居民储蓄存款增速趋缓,企业存款增幅回落较多。下半年受物价增长较快、居民理财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储蓄存款增速略有回落,增势总体平稳。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3.6个、1.7个、2.0个和4.5个百分点。受企业贷款增长放缓以及相应的派生存款增幅下降、企业用于生产投资资金增加等因素影响,各地区企业存款增速大幅降低。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企业存款增速分别为17.7%、22.9%、22.7%和20.1%,增速与上年相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5个百分点.
各地区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总体呈现活期化态势。2010年,受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55.7%、64.8%、67.8%和63.4%,只有西部地区较上年略降0.5个百分点,其他三个地区的占比均较上年不同程度提高。
外币存款余额稳步增加。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外币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07.2亿美元、9.6亿美元、22.6亿美元和17.9亿美元。东部地区经济外向度较高,外币存款在本外币各项存款中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从各地区银行体系资金来源结构看,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比重均略有下降,而其他存款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的地区分布看,中部和西部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上升0.2个和0.4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下降0.5个和0.1个百分点.
专栏1区域存贷款结构变化分析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全国存贷款增长整体呈现高位回落态势。由于我国各地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特点存在差异,地区间存贷款结构出相应变化。
一、各地区贷款增长逐步放缓,结构有所改善
2010年初,各地区信贷运行保持了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1、2月份,部分省份贷款余额增速在30%左右。自3月起,信贷投放有所放缓,全年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逐季减,2010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年末降低11.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下降11.3个、12.6个、14.5个和11.6个百分点。从各地区贷款余额在全国的占比变化情况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占比分别较上年提高0.13个和0.46个百分点,表明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下,信贷资源逐渐向中西部倾斜。从贷款结构看,2010年变动最大的是票据融资,各地区票据融资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东部地区票据融资净下降4913亿元,占票据融资下降总量的50%以上。主要原因是在信贷资源趋紧形势下,各地区金融机构普遍通过主动压缩票据量来维持一般贷款的增长。2010年,各地区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增速与上年末相比下降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但新增额在其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额中占比仍然较大。其中东部地区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回落17.5个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从各地区中长期贷款增量在全国所占比重变化看,除东部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外,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均出现小幅上升。这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项目需求旺盛紧密相关。如辽宁在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第12届全运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和沈阳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入关键期等因素推动下,
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2%,带动中长期贷款持续高速增长。广西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基础设施相关贷款年末余额较2005年增长近三倍,新增固定资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40.5%。安徽全年“861”重点项目计划新开工和在建项目4032个,完成投资达5294亿元,其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另外,受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以及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在中长期贷款增长相对放缓的同时,其短期贷款增量在全国占比大幅上升9.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短期贷款增量占比出现大幅下降,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下降1.8个、6.4个和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表现为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不断提高、对“三农”和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个人消费贷款新增额在其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额中的比重分别提高7.8个、8.5个和6.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涉农贷款增量在其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中的比重分别提高16.3个、9.4个和13.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贷款增量在其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中的比重分别提高9.7个、6.8个和6.1个百分点,信贷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二、地区间存款结构出现调整,东部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中、西部储蓄存款占比上升2010年末,各地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均低于上年
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同比分别下降8.7个、5.7个、9.1个和6.9个百分点,东部和西部地区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存款增速明显放慢。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存款余额增速分别较上年下降19.4个、15.2个、22.1个和18.4个百分点。各地区企业存款新增额在其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额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部地区降幅最小,为7.5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降幅最大,为 15.6 个百分点。造成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贷投放减少导致企业派生存款减少;另一方面,银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 、 《项目融资指引》 、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办法》 (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 .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金融机构实行“实贷实付”的放款原则,
并通过受托方式直接划付给交易对手,贷款滞留企业银行账户转为存款的情况减少。此外,各地经济向好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经济主体活力增强,企业投资及生产、经营占款增加也是企业存款下降的原因之一。在 2010 年全国新增企业活期存款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活期存款新增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上升 4.4 个、1.7 个和 1.3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则出现下降,这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由于项目投资拉动、承接产业转移等因素,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出现加速发展,企业景气回升迅速,企业资金流转速度加快,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均较上年大幅提高40 个百分点左右,而东部地区企业利润增速提高幅度则相对较小。企业景气状况和企业存款变化的联系在中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2010年,中部地区企业活期存款新增额在其全部企业存款增量中的比重达 78.9%,在各地区占比最高,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增速提高幅度是东部地区的近三倍,这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密切相关。如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为该省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0 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2个百分点;湖北 2010 年四个季度的企业资金周转情况指数及支付能力状况指数均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达 75%。
2010 年末,中、西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同比分别增长 16.7%和 19.5%,储蓄存款新增额在其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额中的比重较上年分别提高 2.65个和 6.17个百分点。从新增居民储蓄存款期限结构看,东部地区居民定期储蓄新增额在全国占比下降 6.3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保持升势,分别上升 2.8个和 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经济呈现赶超效应,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同时其投资、理财渠道却相对较窄,民间借贷活跃程度相对较低,在存款利率提高后,储蓄存款出现一定增长。
(二)各地区贷款增速高位回落,信贷结构趋于优化,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 年,全国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 29.4 万亿元、7.1 万亿元、8.8 万亿元和 3.4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21.4%、23.4%和19.7%,比上年分别降低14.1 个、12.9 个、14.5个和 12.0 个百分点。贷款节奏趋向均衡,往年金融机构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集中投放贷款的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各地区各季度新增贷款占比总体呈“3:3: 2:2”特征,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分别为60.2%、59.2%、58.5%和61.0%,与上年相比降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
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4%、30.9%、31%和32.5%,比上年末分别下降19.0个、13.1个、17.1个和12.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年本外币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分别占72.4%、78.8%、90.0%和88.4%,其中海南、陕西、甘肃、重庆、吉林等13个省份的占比超过85%。金融机构总体呈现压票据融资、增一般贷款的态势,各地区本外币票据融资余额占比均比上年下降。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各地区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消费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增速分别为 27.2%、46.3%、46.4%和42.2%,分别比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速高出 2.4个、13.8 个、12.5 个和5.1 个百分点 。人民币消费贷款增量超过1000亿元的4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其中广东增加最多, 为 2212.5 亿元。信贷投放重点突出。2010 年,各地区贷款投向基本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江苏新增制造业贷款自 2010年 4 月份以来连续 9 个月居各行业贷款增量之首;山东五成以上新增贷款投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县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 “十一大转型升级产业”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提高 1.6 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