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经济数据将在6月中旬揭开面纱,受食品价格反季节上扬影响,CPI依旧是一片看涨之声。
交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创出年内新高。
食品继续拉高CPI
食品价格反季节上涨可能会继续成为拉高CPI的主力,三大部委对于物价的监测都表明了这一点。
国家统计局6月4日公布的5月下旬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情况显示,除少数水果、蔬菜外,多数食品价格上升。
商务部发布的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数据中,食用农产品价格从月初的微降变为小幅上涨。
而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5月3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定基总指数是186.3,“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是185.5。在整个5月,这两个价格指数呈现小幅上涨趋势,从178左右的水平爬升至185以上。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专栏)预计,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在0.3~0.8个百分点。受食品价格推动影响,中金公司认为,5月份CPI同比增速将达到5.4%,可能再次创出本轮通胀新高,且CPI的翘尾因素将拉动6月份CPI同比增速继续上升,预计6月CPI位于5.7%~5.9%的可能性大。
高盛报告分析指出,5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从4月份的5.3%升至5.5%。预计CPI中的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将从4月份的11.5%升至12.1%;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将从4月的2.7%微降至2.6%。
但就非食品领域的价格变化,大和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专栏)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虽然旱情只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但通胀预期很容易因此波动,而厂商的囤货行为将导致未来价格进一步攀升。预计5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将从4月的2.7%攀升至2.9%。
加息呼声日甚一日
尽管加息窗口并未在端午节打开,但多数机构在判断CPI将继续高企后,都认为今年第三次加息的靴子迟早将会落下。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央行紧缩政策不会放松,6月央行仍会有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月或者7月可能再度加息。他表示,根据历史经验,为稳定物价,即便在一轮通胀的末端,央行都有可能祭出加息利器,何况目前国内通胀局势尚未见明显好转。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预测,由于物价上涨压力较大,6月央行可能再度加息。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指出,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不提高利息就会造成居民储蓄负利率,进而造成大量的投机因素产生,所以说加息这个步骤无论如何会在第三季度出现。
已经率先公布的中国5月PMI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同时PMI中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调也预示着未来通胀压力会有所减轻,这成为持不加息观点者的主要论据。
但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早已经被确定为“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市场人士更倾向的观点是,在央行的天平上,“稳定物价”更重于“经济小幅回调”。
中金公司认为,在通胀上升、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调控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由于货币政策的取向仍然是“防通胀”排在“保增长”之前,在通胀上升趋势没有扭转而经济增速没有出现超预期回落的情况下,央行在6月份不出台任何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为数不多来自央行的声音或许也印证着加息周期仍未结束。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专栏)早在4月初就曾表示,从历史上看,每次货币政策从宽松向收紧调整时都会面临压力,也要经历一些痛苦,必然需要调整经营和淘汰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