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大运,办城市”,办出了鹏城新风景,倡导了低碳新风尚。为了减少建筑垃圾,大部分场馆都是采用钢结构建筑。
初夏时节,除临建场馆刚开始建设和个别场馆紧张收尾外,21个新建大运场馆,32个维修改造场馆陆续交工,“绿水晶”、“春茧”等惊艳亮相。这些一经建成便成为特区新地标的漂亮建筑,不仅有着时尚现代的外观,演绎出建筑设计的绝伦精妙,而且践行了深圳承办大运之初便提出的循环经济和以人为本理念,高性价比地展示出绿色低碳的节俭之美与环保之利。
晶石结构省出万吨钢
4月下旬,大体联邀请大运会参赛国团长来深考察场馆建设情况,加拿大代表团团长PeterBaxter留恋不舍地拿手机拍摄大运中心场馆美景,赞不绝口的同时,他与不少团长一样,也会问一句,这种四处突起的设计会不会浪费材料?
实际上,这样的疑问早在大运场馆建设之初已由政府详细探讨过。深圳的决定是,本着循环经济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圳大运会所有新建场馆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注重工程性价比,筹办大运会的核心理念明确为“简约、低碳、绿色、活力”。
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叶虔说,大运中心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的“水晶石”建筑造型,屋盖钢结构建筑采用国内首创的单层空间折面网格结构,该结构是国际上最新颖的一种结构形式,受力体系复杂,其加工及安装难度不亚于奥运“鸟巢”,最直接的价值在于节约用钢量。以面积1358万平方米、总体高度53米的体育场为例,用钢18万吨,而“鸟巢”体积达不到它的两倍,用钢量却为46万吨,晶石结构省钢可见一斑。
实际上,大运中心建设一直在尽力减少繁复装饰造成的不必要浪费。中心所有立面都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粉刷、瓷砖等装饰装修,经久耐用、缩短工期、减少污染、维护成本较低,赋予大运中心清水芙蓉的俭之美。
大运中心的设计公司德国GMP总裁冯·格康,曾摸着体育场的清水混凝土赞不绝口,认为这样的施工工艺、质量世界第一,应该向世界推广。
酷炫外观原来只是这种精巧、省力、省材结构的自然体现,简约之美或许如此。
自然通风保证场馆凉爽
如果你觉得“绿晶石”硬邦邦不够“内敛”,那“春茧”则体现了圆柔情怀。这座钢铁编织的巨茧与“绿晶石”南北呼应,将室外体育场、室内体育馆和游泳馆关照在同一片屋檐下,屋顶的流线造型,充分展示出现代建筑的特色。两座巨馆令人惊叹建筑奇观的同时,疑问又来了,夏天庞大的馆内降温怎么办?
夏长冬短的深圳,这个难题更让市民关心。不过,绿色大运的践行者们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深圳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春茧”设计师便在东南-西北朝向上设置了大量幕墙开启窗,以最大限度引入穿堂风,使得南北朝向的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和热身馆善用海风,达到节能目的。从海德三道望去,“春茧”地面比市政道路的地面高出两层楼以上,深圳湾海风可以轻易穿堂而过。位于“春茧”北面的热身馆和网球馆,尽管被滨海大道和体育中心夹在中间,但由于地面高度达到20米,整体高出滨海大道,自然通风条件良好。
从外观看,“春茧”状的屋顶,只占全部外墙面积的15%,屋顶透明部分也小于屋顶面积的20%,可以有效减少屋顶的阳光直射面积,最大限度避免玻璃建筑“外面晒死人、里面热死人”的情况出现。
已经烈日如火的六月,市民在“春茧”可以感受依然清爽的海风,欣赏馆外绿化区香樟与花带,坐在“春茧”主席台上,正对跨度108米的展望桥,就如面对一幅巨大的观景窗,隔空眺望,海之门外,深圳湾千顷碧波,细浪海鸥,红树成林,衬出远方香港新界的都市美景。
全透明的大运中心一场两馆则使用XIR夹胶节能玻璃和聚碳酸酯板构造双层隔热、防眩光系统,保证可见光透过率超70%的前提下,屏蔽998%的红外线及紫外线,既保障场馆照度,又提供很高的遮阳系数,实现一种亮堂堂的“阴”凉效果。
据了解,诸如此类的绿色技术在大运场馆建设中比比皆是,雨水利用、中水回用、透水地面、湿地净化、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风能利用、智能绿地浇灌系统、干雾降温设施、空调系统节能、热回收等等,还有36个大运会场馆完成绿色节能改造,50余座大运场馆个个都是现代绿色低碳技术的钢结构建筑展示馆。
对此,国际大体联副主席、亚洲大体联主席章新胜赞赏不已:“深圳大运场馆建设在低碳、环保、绿色等领域走在了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