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政策态度讳莫如深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6-14 8:42:45  兰格钢铁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 美联储所谓量化宽松政策,是在极其特殊情况下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不是货币政策常态的宽松。

  近期美联储耐人寻味的货币政策表态,显然还是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但或将逐步转向适度宽松。

    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行将期满,届时美国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美联储在5月中旬召开的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上表示:近期美国通胀率的上升只是暂时现象,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表述让各界的猜测纷纷,是否行使一段时间宽松货币政策后逐步退出?

  事实上,美联储现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提振经济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美联储所谓量化宽松政策,是在极其特殊情况下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不是货币政策常态的宽松;而其他各国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反映的是货币政策常态的调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与增强经济活力,同年8月美联储便开始不断下调利率,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12月,美联储将利率由5.25%下调至0—0.25%。这一时期,美联储实施的是宽松货币政策,还属于常态货币政策调整的范畴。

    尽管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以缓解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防止经济下滑,但事与愿违,不仅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危机,美国经济也由此陷入了衰退。而此时的美国,一方面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利率已没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利率杠杆的“传统手段”已然失效。在经济严重衰退与市场流动性趋紧,以及刺激经济利率杠杆手段用尽的情况下,美联储没有其他选择,最终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以干预方式通过购买各种债券向货币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与前期利率杠杆的“传统手段”截然不同,是美特殊条件下“极端”选择,也是货币政策的“非传统手段”。迄今为止,美联储已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第一轮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美联储回购了约1.35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有毒资产”;第二轮2010年6月截止到今年6月底,美联储再回购6000亿美元的政府长期债券。

  美联储回购政府债券、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有毒资产”的实质,是通过发行货币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以缓解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缩,“有限度”地对货币发行“松绑”,扩充资本市场规模,加大流动性,是典型量化宽松政策的体现。

  尽管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缓解了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短缺,避免了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的恶性发展,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复苏起到了极其特殊的作用。但是,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也遭到多方非议和经济学界的普遍质疑。许多人认为,由于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任意发行没有任何制约机制,美元特权超越了国家范畴,而美量化宽松政策是无节制的货币发行,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美元泛滥。

  一方面,美元大量流向世界,会导致世界各国美元外汇储备价值缩水风险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美元在全球范围的泛滥,导致全球通胀风险随之而来。不仅如此,美量化宽松政策也被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核心国家所仿效,英国和日本以及欧元区等国也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其中包括向银行提供长期贷款,或者通过增发货币购买政府和公司债等非常规措施,以刺激经济复苏或是缓解财政和债务危机压力。

  继美国之后,发达经济体核心国家大量向市场投放,不仅使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价值进一步缩水,而且全球通胀风险压力也进一步升温。与此同时,美量化宽松政策更像是不断“转嫁”危机的过程,先是将其他国家“拉下水”,然后设法“脱身”,既有“转嫁”危机的保护主义色彩,又有货币政策上不负责任的放任货币贬值嫌疑。

  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本能看,毕竟是“非常时期”的产物,带有“应急”和“救援”性质,不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一旦美观经济与金融状况好转,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美联储也会回归到“传统”的利率杠杆宏观调控上来。但另一方面,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到期后,即便不再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也不会在近期内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而美宽松货币政策到底会延续多长时间?其力度是否会逐渐减弱?保持一段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能否使美国从经济与金融困境中彻底摆脱出来?目前难以定论,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也取决于形势的发展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首先,目前美国整体经济与金融形势依然处在战后最困难时期,金融危机导致其金融系统捉襟见肘,经济衰退导致其元气大伤,要从经济与金融困境中完全摆脱出来并不容易,由此宽松货币政策延续的时间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与金融形势。其次,量化宽松政策的使用,尽管在表面上刺激了美国的活力,但可看到的潜在风险是通胀压力再现,最终后继影响将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是否会带来更新、更多的问题,这还是个未知数。

  近期美联储耐人寻味的货币政策表态,显然还是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但或将逐步转向适度宽松。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美国货币政策态度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