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钢铁企业可以获得贷款?什么样的根本拿不到一分钱?今天(20日)上午公布的《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信贷指南》(下称《信贷指南》)会告诉你答案。
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银监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商道纵横等今天上午在京联合发布了《信贷指南》,这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涉及钢铁行业的信贷的指南。
钢铁行业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两高一资”行业,被列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控制的重点。据介绍,目前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16%,占工业总能耗的23%。在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市场、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大、5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的困难形势下,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和压力巨大。
“钢铁行业环境资源代价大,能源资源效率低。”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在此间表示,选择这样的行业推进综合性的信贷政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别涛表示,通过绿色信贷这种市场手段,结合行政手段,“中西医”结合,有可能扭转目前只堵不疏的做法,提高企业主动参与的程度,解决淘汰落后产能的瓶颈,有效遏制行业违规建设、盲目扩张的现象。
据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介绍,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推出了“绿色信贷政策”,在金融信贷领域设立环境准入门槛,切断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资金来源。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存在的挑战,“缺乏操作性,缺少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和风险评级标准。”原庆丹说。
钢铁行业项目繁多,从建设项目性质上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从建设项目名称上,可分为环保搬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发展规划等。此外,我国钢铁行业分布广、技术差异较大。
据介绍,《信贷指南》设置的评价指标主要从产业政策符合性、环评审批情况、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程度、企业及项目技术先进性、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情况、企业环境管理情况、企业环境绩效等方面进行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对绿色信贷的等级分为三级:优先贷款(90分以上)、可以贷款(60-90分)、拒绝贷款(60分以下)。
《信贷指南》列出了具体的得分判定条件。不过,原庆丹表示,由于知识面和信息可得性等原因,在操作过程中仍会存在一定困难。《信贷指南》建议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借鉴国外同行的普遍做法,即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独立的环境风险评估,编写评估报告。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科学,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环境风险。
《信贷指南》建议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将项目得分与项目的信贷利率的具体额度挂钩。同时在风险评级过程中,及时预测、跟进今后一段时间国家的环保标准政策法规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薛丽娜在此间表示,将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监测,及时掌握信贷资金流向,并推进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构建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