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将重点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田间作业导航等关键技术,并研制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等新产品。
这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启动的重大项目,也是继总投入达3.2亿元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完成后的又一重大项目。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产业处副处长蒋茂森告诉记者,根据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后续863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将陆续启动。
另据了解,即将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把“智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列为“十二五”农村科技计划领域的重大专题。业内人士认为,“十二五”时期,国家对农业装备领域的科技投入无疑会进一步加大,范围也将进一步拓宽。
尽管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但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则提醒,“在申报项目时,首要的是切实搞清楚目前研究的领域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追赶,同时应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首批入库项目32家
“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项目总投入2.94亿元,其中,国拨经费投入1.30亿元,课题承担单位和地方配套投入1.64亿元。
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宪法介绍,项目围绕大型多功能农田作业装备、农机智能装备、设施农业装备、小型轻便作业装备、畜牧业装备与设施以及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6个重点,择优选择了32家首批入库项目。
而该项目的研究团队则涵盖了农业装备主要技术与关键产品领域的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共计84家单位,汇集了农业装备产业优势人才706名,基本整合了行业的优势科技资源、先进制造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最终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田间作业导航、农机专业底盘数字化功能设计与复杂件精益制造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10kg/s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新装置和典型部件20~30项。
同时,建立主要粮食作物、典型经济作物、丘陵山区、轻简化水田作业等装备开发与示范基地35~40处。形成从应用数字化设计、到大型产品先进制造的农用动力、主要粮食作物全程生产装备、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关键装备制造基地及产业链配套集群。
继续依托产业联盟
“却好五云最深处,闲鸥威凤共联盟”,清代著名文学家俞樾描绘了一个诗意的联盟。
事实上,作为我国首批四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自成立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促进优势科技资源集聚、共建共享联合攻关研发平台、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带动重大产品创制等任务。
“十一五”期间,联盟牵头组织实施了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方宪法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也为联盟继续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奠定了基础。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对联盟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他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把企业的创新需求、市场对技术应用的需求、高校和研究机构长期以来的技术储备及技术优势很好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支优势互补的力量,共同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通过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形成我国真正能支撑行业技术进步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围绕产业的发展形成技术创新链,从而实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使我们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李新男表示,“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要坚定实施的信心。”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联盟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影响着联盟的长期持续发展,特别是联盟内部产生的利益纠纷事件,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最终影响联盟作用的发挥。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韵涛表态称,中国农机院作为项目组织实施牵头单位,一定全面履行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责任,依托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保障项目各项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记者了解到,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月9日新增了27家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吉林大学等13所大学以及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8家科研院所。
相关报道:农机行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会议
6月9日,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以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晓华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罗锡文主持。
会议期间,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议了关于《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和关于《2010年~2011年度开放课题的征集与评审工作》的汇报。
与会专家肯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以来开展的工作,对促进和提升我国农业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和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针对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条件建设以及开放课题的立项、选题等重点工作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认为:重点实验室设立的开放课题,应力求在行业重点前沿、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支持那些具有新思路、新想法的课题,使其成为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路径。
结合“十二五”行业发展需要,与会专家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一要继续坚持做好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继续强化科研条件的建设,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二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农业装备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凝聚行业的科研力量,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努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三要瞄准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加大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力度,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该实验室是2008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首批依托企业建设的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下设田间工况模拟研究室、农业雾化工程技术研究室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室3个研究单元。实验室面向社会,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