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勘查基金总体规模不断壮大,目前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00亿元。
据新华社6月22日报道,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要求,全国大部分省份相继设立地质勘查基金,目前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00亿元。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22日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召开的中央与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协调联动工作视频会议上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大部分省份相继设立地质勘查基金。目前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00亿元,其中,中央地勘基金投入近20亿元,省级地勘基金投入超过180亿元。地质勘查基金总体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在体现国家意志、降低勘查风险、引导和拉动社会资本促进找矿突破的作用初步显现。
程利伟说,以中央地勘基金2006年底试点启动为标志,4年多来,中央和地方两级地勘基金累计投资矿产勘查项目2500多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6处。其中,中央地勘基金先后在26个省份实施了188个重要矿种风险勘查项目,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0处,一部分合作项目已完成成果处置,商业性跟进投资踊跃,国家投资对社会投资的拉动比达到1:10,这些成果为下一步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设立了地质勘查基金,投入规模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内蒙古、甘肃、安徽,3省区投入总额达到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总规模的54.77%。通过省级地勘基金投入,初步估算新增煤炭资源储量5735亿吨、铁矿资源储量10亿吨、黄金资源储量131吨、铜矿资源储量144万吨。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地勘基金“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67.4亿元,吸引社会投入地质勘查资金215.9亿元,使自治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跃居全国第一。
设立地勘基金是主要针对我国地质勘查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公共财政逐渐从商业性矿产勘查领域退出,地勘队伍属地化以后,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总体滞后,风险勘查市场主体缺位,勘查融资路径不清、渠道不畅的阶段性特点。在我国“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地勘基金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化解找矿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据悉,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与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协调联动的指导意见》,就两级地勘基金投资方向、统一权益处置政策、加强勘查合作等提出指导意见,明确了“不与市场争权、不与市场争利”的原则。两级地勘基金将协调资金投入,共同推进重点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形成财政投资合力,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