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尚无忧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6-28 8:56:40  兰格钢铁
    [世华财讯]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不过,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是让一些分析师们担心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稳定,并加剧通胀的压力。

    综合媒体6月27日报道,在朦胧面纱下悄声滋长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终于在审计署的报告中清晰浮出水面。逾10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约占去年GDP的四分之一,相较中国目前的财力,偿还风险尚不足惧。

    风险化解

    面对审计署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尽管规模不低,但多数分析师认为风险可控,尤其在中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仅靠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远远满足不了地方建设的需求,“子债父偿”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香港京华山一证券华东区首席代表唐浩夫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至于导致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地方政府的压力也不会太大,因为体制原因,地方政府不存在破产机制,最後肯定是中央政府买单。

    他指出,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性债务数额与地方追求经济成长有直接关系,从收支看,地方政府面临现金流不匹配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究竟有多少手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答案是这样的手段很有限。主要是财政手段,缺乏货币手段,而地方债务举债发展经济实际上配合中央政府的要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後的4万亿刺激计划相关。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该要中央政府承担一半以上。

    王军也指出,从近几年地方政府举债项目看基本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风险都属于可控,且从偿债率看风险亦属可控。

    “地方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筹资。如果赋予有经济实力的地方政府举债权,通过正常的地方政府发债,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方式,将一切纳入预算管理,风险也易于掌控。”他建议。

    审计署的审计意见也明确提出,应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业已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对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或者是已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债务,应剥离政府偿债责任,主要用项目自身收益偿还,必要时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对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应统筹制定偿债计划,通过预算安排偿债资金。可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政府推开,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地方债务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大审查和批准。

    “建立全口径债务监管体系,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之外的其他相关债务,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和控制规模,建立备案制度,避免债务人责任转化为政府救助责任。”刘家义称。

    影响几何

    不过,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是让一些分析师们担心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稳定,并加剧通胀的压力。

    中国南充商业银行资金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旭敏表示,从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首先从国际惯例来说,政府的债务馀额应该低于GDP总额的20%,按去年经济总量计算,目前近11万亿已远远超过这一标准,这会对未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指出,此外的影响还表现在由于政府的负债率较高,将会对中国的私人部门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如此之高的负债率,将影响未来中国财政政策的发挥空间并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

    他认为,审计署也说明部分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还款压力,一旦无力偿还,将逼迫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来解决,从而推升通胀压力。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审计署:地方政府小马拉大车
  • 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频频试探楼市限购政策
  • 平台贷款总量月底出炉 银行地方政府微妙求同
  • 上海今年发地方政府债券71亿
  • 国土部:地方政府主导、支持、默许的非法用地增多
  • 北京获得54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 优先安居工程
  • 北京顺义:违规大棚房对外销售 地方政府称联合整改
  • 房地产调控面临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 孰赢孰输?
  • 财政公开进展缓慢 国务院督促地方政府提速
  • 国资委要求央企积极参保障房建设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