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公开再次被中央政府推上前台。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会议要求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而且要求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并与预决算同时公开。
这意味着,财政公开进一步向全国展开。
此外,会议还要求中央财政2010年的“三公”消费需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也需公开本部门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以及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目前,多家中央部委中,只有科技部公布了“三公”经费预算。科技部预算显示,2011年其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药监局等多家部委均未公开本部门2011年的“三公”预算。
而根据国务院3月份的会议安排,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此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准备推进财政公开,但进展缓慢。
据媒体报道,今年北京市58个政府部门和直属机构中,仅有24个公开了财政预算,仍有34个部门未在其官方网站公布。
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步细化了公开的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预算支出的科目,分类、款、项、目。现在只公布到项和款,所以还是一个非常粗的预算表。公布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公布要达到让公众看清楚,我交的钱用在了哪里,然后把不合理的支出去除掉,以便对政府开支做到监督。
此外,蒋洪还提出,现在公布的支出是按照功能分类的,比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实际上支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分类,叫经济分类。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分类还没公布过。经济分类包括工资、奖金、差旅、接待、会务、购车等,这些每个部委都要涉及,而且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也有更好的理解性,是一个更好的观察点。因此,按照这一分类来公布,公众更明白,也更易于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