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三大问题待解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6-28 8:58:00  兰格钢铁
    编者按:整个6月份,保障房政策频出:从住建部姜伟新公开表示各地保障房11月底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到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再至住建部拟在今年9月份推出全国保障房建设采购平台……保障房这一兼具政治性与经济性的任务就此轰轰烈烈展开的同时,昔日推崇的保障房“概念股”也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6月27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百强房企中近7成未参建保障房建设。就此,《证券日报》记者对多家房企进行采访后发现,仍旧存在制度以及相关风险,使得保障房建设成为开发商眼中的“鸡肋”项目,诚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同时,多位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的不确定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下,参建保障房的企业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警惕其中风险。

    5%-10%净利率

    保障房成开发商的“鸡肋”选择

    “保障房的利润空间,应该是5%-10%左右”,6月27日,金隅股份相关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内都是这个标准”。事实上,金隅股份曾经对外给出保障房毛利率为20%乃至以上的“最高”利润水平。

    而之前,首开股份在对《证券日报》记者的回复中,同样表示“公司进行保障房建设,一般要求项目净利率在5%-8%之间”。与此同时,首开股份提及,公司面对的最大困难之一,“作为上市公司,参建保障房必须满足对股东的投资回报要求”换句话说,首开参建保障房,必须付出公司的整体利润水平被拉低的代价。

    然而,随着地方政府在土地环节以及融资渠道方面相继颁发政策,开发商们,尤其是央企以及地方国资企业,已无可避免的继续参与其中这既是“政治任务”的体现,也是“经济任务”的需要。

    流转与退出机制待完善

    “截至一季度,我们已经竣工的保障房的建筑面积约是80万平米”,6月27日,中国中冶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其介绍,目前中国中冶已经签署协议的保障项目建设面积总计3054万﹏,这其中还包括了400万﹏的保障房施工项目。2010年,中国中冶保障房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64万平米。以此计算的话,截至一季度,中国中冶的保障房竣工率为14.18%。

    然而,中冶的这一数字已经远远高于地方龙头企业首开股份:2011年首开计划保障房开复工面积120万﹏,新开工64万平米,竣工3万平米。以此计算的话,首开股份计划2011年保障房的竣工率不到3%。

    保障房项目涵盖了经适房、两限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而首开、中冶则是以经适房、两限房的建设为主。

    “我们目前基本上不会考虑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中国中冶的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经适房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和流转,可以较快的回笼资金。但是,公租房却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也会减缓资金周转。更重要的是,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此类保障房建设还要面对一定的政策风险,比较集中体现在政府回购环节。

    而作为公租房建设的代表,中天城投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当地政府以提供土地以及扶持资金的方式,取代了对公租房的回购承诺。然而,打算在建成并持有公租房的中天城投,也有其自己的担心:,“我们也呼吁如何建立一种能够将公租房项目资本化的机制,否则对企业来说,长期持有这么大规模又难以流转的物业(指公租房),是一个几乎难以承受的负担”。因此,中天城投董秘李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能仅仅靠租金来回收公租房建设成本,而是通过将租金收入证券化的方法,让其在资本市场上流转起来。

    “开工不等于续建”,中天城投董秘李俊在采访中曾如此表示,体制与资金是参建保障房中面对的两大难题。

    地方政府“摸着石头过河”

    6月2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刘水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保障房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产权问题:“如果保障房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就难以避免有些人利用特权将之据为己有并到市场上进行买卖”。因此,他建议在保障房建设初期多推出一些限制性产权的项目入市。

    然而,由政府持有保障房需要大量的回购资金,这正是目前地方政府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一直以来,我国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过低”,刘水指出,以香港为例,其对保障房的投入占比财政支出的20%乃至更多。因此,他建议我国政府应该加大财政对保障房领域的支持。

    “据我们了解,现在参建保障房的企业仍旧不多”,6月27日,刚刚在江西调研过的华创证券地产分析师杨现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部分还都是地方国资企业”。而针对于开发商担心的保障房回购、市场流转问题,杨现领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地方政府表示在限期内保障房实现全面开工“并无问题”,但对于后续的回购资金安排等并没有确实计划,也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对政策安排的猜测,赋予了有关房企的炒作空间”,然而如果政策不放开保障房的产权,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着因回购而产生的巨大财政压力。彼时,保障房参建企业或就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要投资者要小心其中的风险。

    事实上,真正能从保障房概念中获益的房企并不多,方正证券地产分析师周伟指出,“一些以一级土地开发为主的企业如地方城投公司,或是如中国建筑这种'全能型’房企会从中受益”。而很多曾被誉为保障房“受益股”的企业在3月份走出一轮行情后,已经逐步回落。(证券日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保障房建设三大问题待解
  • 保障房建设带来利好 家电行业有望高增长
  • 百强房企七成缺席保障房建设 专家称房企无责任
  • 多地拟出售保障房“部分产权”缓解资金困难
  • 保障房困局新注解:大腕为何集体缺席
  • 住建部报告显示房企百强七成缺席保障房建设
  • 四川省严管保障房工程质量
  • 湖北保障房资金缺口过千亿 黄石国资委"卖股"筹资
  • 发改委:地方债券融资要优先支持保障房建设
  • 陕西省省直机关保障房、省直机关养老中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