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东南造船厂注重谋划思考,大胆引进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品定位,以科学的态度统领发展、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发展、以国际化的眼光深化发展、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发展,业绩斐然,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海西建设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产品创新快速应对市场需求
“1999—2009年的1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这10年,船厂迁至马尾,从艰难起步到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据东南造船厂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船厂将主打产品定位为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选择了海洋多用途工作船。2010年初以来,此类型船为企业贡献了80%的产值,东南造船厂已跻身国内海工船生产企业之列。由于抢抓机遇、产品定位准确,东南造船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赢得主动,取得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福建省东南造船厂前身为“福建省渔轮修造厂”,组建于1956年,1999年迁厂至马尾,并改为造船厂。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船厂建设初期困难重重,既没有船台,场地又小,还面临市场趋于饱和的窘境。上难以与大型造船公司匹敌,下遭遇民营企业的严峻竞争。”由于船厂受固有场地和设施设备的限制,加上初期没有合理规划、什么船型都做,导致其一度在造船效率上无法提高。
“企业若不发展就要被边缘化,只有抱成团,自强不息!”东南造船人发出了吼声。企业开始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原有技术,经过对市场的深入调查,把主打产品定位在海洋多用途工作船上。
海洋多用途工作船与海上钻井平台配套,具有拖带、起抛锚和供应运输的功能,是上乘的海洋石油开发专用辅助船舶。它可以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输送人员和物资,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此前,这个市场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船舶业陷入低谷,传统船型订单减少,高附加值、高利润的海洋工程船反而成为了市场热点。从2005年开始,东南造船厂就大批量生产海洋工程船,抢得了先机。
“如今需要的不是程度和规模,而是方向,是克服眼前困难的思路和勇气。”东南造船人就拥有这种能力。2009年3月6日,由东南造船厂自行设计建造的72米首制海洋多用途工作船向马来西亚船东顺利交付。此船集消防、全球定位系统、操锚定位、海上供给、拖带等功能于一体,是福建省建造的功率最大的海洋多用途工作船。该船的成功建造,标志着福建工作船设计建造水平跃上新台阶。
此外,东南造船厂还及时调整经营方针,极力留住老客户、抓住大船东,在巩固亚洲市场的同时扩大欧洲市场、开拓中东及美洲市场。在管理上,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对船东及融资银行资信进行深入了解、评估。还在合同中订立汇率锁定的条款,提高预付款比例,以防范风险。截至目前,船厂从未出现船东撤单或弃船的现象。
从迁厂到现在,东南船厂先后出口工作船超百艘。该厂负责人自豪地对笔者说:“很多船主都知道我们东南造船厂。我们这种船的船台周期60天,是比较快的。”
技术创新实现企业长足发展
眼前的成功并没有停止东南造船人前进的脚步。随着世界造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船舶工业必须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把降本增效作为应对风险的措施。只有强化企业的“造血”功能,深入挖潜、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发展。
“船厂既没有规模优势,也没有区位优势,只能靠自己打拼去创造优势。”船厂的干部和职工们都有很强的危机感,并把这种危机意识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行为。于是,企业不断深化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抢占市场先机,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引进培养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严峻的经营环境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
“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其根本途径在于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势在必行。”企业上下一致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特征,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东南造船厂始终紧抓造船“转模”工作,积极引进现代化造船模式,进一步深化生产设计,强化工程管理,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进精度造船,有效加快了造船的进度。船厂主打产品之一的59米三用工作船的船台和码头周期不断缩短,每艘船均提前交付使用,赢得船东的广泛赞誉。
同时,东南造船厂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上半年,该厂技改投入2300万元。船舶下水能力从1800吨提升至2300吨,作为主打产品的海洋工程船从原来只有起锚、抛锚功能升级到集消防、定位、操锚、海上供给、拖带等功能于一体,并开发出76米和78米新产品。
据研发负责人介绍,东南造船厂在原有基础上自主创新的远洋捕鱼船具有布置紧凑、设备先进、节约人力、航海性能优越等诸多优点,在同类型捕鱼船中占有优势。据介绍,这种类型的捕鱼船虽然体积小,但技术含量高,是船厂主要的辅助产品,在南太平洋、澳洲及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国内船厂前列。
科技创新,造就企业基业长青。东南造船厂在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的理念引导下,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科技人员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工程,建立了技术创新的体系平台和机制环境,营造增强技术创新的浓烈气氛,从而形成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中国水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