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领导密集调研经济形势专家研判下半年调控政策或微调
“把脉经济走向”系列稿件之一
编者按:
中央主要领导近期分赴各地密集调研,专家分析高层将结合调研结果确定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新情况:物价涨幅创新高,未来压力仍大;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开始呼吁政策放松。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发生变化?物价走势将如何演变?经济增长趋势将如何发展?本报组织记者采访了国内权威专家,同时赴浙江、广东、河南等地调研,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推出“把脉经济走向”系列稿件,共三篇。
近期,中央主要领导分赴多地密集调研经济形势。考虑到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仍大,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受访专家判断,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以“控物价”为首要任务,但相较上半年存在微调的可能,“稳增长、调结构”将进一步强调。
按照惯例,中央每年7、8月份举行会议。届时,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已出炉,决策层将对下半年经济走势作出判断,确定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7月以来中央领导的调研活动大致包括:7月1日至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辽宁大连调研,强调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7月1日至2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考察工作,并主持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强调多措并举缓解小企业融资难;7月3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辽宁本溪、沈阳等地就经济运行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强调要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7月4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安徽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7月9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就当前经济运行有关问题调研,强调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
另据新华社报道,7月4日至11日,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除了关注高层的动态,研究经济运行态势则是把握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的另一个重点。权威经济学家判断,一方面,未来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另一方面,物价涨幅下半年有望回落,但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2011年中国经济应防范两个风险,一是防止经济过热,二是防止经济下行过快。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方面,去年四季度新开工项目出现负增长,意味着今年的在建续建项目投资将受影响;出口方面,企业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夹击”可能会影响出口表现;消费方面,汽车业和房地产业等今年都有所降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判断,三季度物价涨幅可能仍然较高,但四季度有望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姚景源也表示,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有难度,能实现”,因为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国内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也未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位权威经济学家预测,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存在微调的可能,在坚持“控物价”的同时,进一步强调“稳增长、调结构”。姚景源表示,“控物价”仍是下半年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关键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宏观调控会随着经济景气和相关条件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下一阶段,控通胀的任务还是要坚持,不管怎么样,物价还在上升,我们控制通胀的政策还是不能松,尤其要注重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但是下半年调控政策应该有所微调,比上半年有所放松。因为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下滑,所以下半年在控制物价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保障就业,稳定经济。”
巴曙松也表示,如果三季度物价仍然高涨,应该继续加息。不过他同时强调,虽然目前看对货币政策进行放松可能条件不具备,但在总体保持从紧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结构性微调应该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