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看数字,江苏船舶工业的成绩无疑是骄人的。
船舶业三大指标中,最能显示未来走势的是新接订单量。今年前4月,在全国新承接订单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我省新承接了75艘326.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分别占世界和全国市场份额的12.9%、23.9%。但仔细分析这326.6万吨的构成,就会发现还谈不上“强”。
“新增订单主要是传统的散货轮、普通集装箱船和油船,吨位不小,附加值却不是很高。”省经信委有关人士分析,今年以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从船型看,集装箱船成交量持续上升,其中能装载上万个标箱的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量增长更为迅猛;液化天然气船等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订造量大幅攀升。“上述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大多被韩国、日本的造船集团所垄断,国内船舶企业承接新订单难度增大。”
专家分析,在全球散货船运力过剩背景下,散货船运费下跌,多数船东出现亏损,将增加散货船交付难度。“未来,高附加值的船舶需求比较坚挺,价格也会比较稳定。”省内部分知名船厂负责人表示,在经过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后,今年将是船舶工业深度调整的一年,“尽管江苏拥有熔盛重工等知名企业,但从全省来看,产业集中度还不高,整体素质还有待增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要更快一些。”
转型升级的路该怎么走?优化产品结构是重要一环。一方面是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这三大主流船型的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进军高端,重点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船等船舶。“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还要求船企全面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能力。”省经信委副主任秦雁说。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正在成为大型船企的转型目标。南通中远船务有关人士指出,建造一艘30万吨油轮,售价约为1亿美元,而生产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尽管核算载重吨仅为4万吨,售价却可达到约6.5亿美元。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毛利润比国际平均30%的水平要低不少,因此,在不断提高设计制造能力的同时,我省船企还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利润水平。
相比技术创新、产品向高端化攀升,更值得江苏船企重视的是国际海事组织不断推出的新规范、新标准。“只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无法绕开。适应了,就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其他造船强国一较高下。”中海工业副总经理汪毅陵表示,新标准对我省大部分船企而言,要求还比较苛刻,要完全适应,企业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进一步优化船体线型、降低空船质量、大量采用环保动力系统等,还要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他认为,江苏骨干船企水平相对较高,应结合实际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我国在标准制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来源:新华报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