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关注与推动之下,中央部委陆续公开三公消费。截至昨日,已有25家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消费情况,但仍有73个部门“按兵不动”。
在已公布的部门中,公开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除了审计署等极少数部门对数字做了较为具体的解释外,大多数部门公布的数字仍让人看不懂,不知纳税人的钱具体去往何方、是否花费合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公布的数字没有细化,使得公众无法判断其使用是否合理。“公开透明是为了遏制三公消费,但不能仅止于粗略的公开,下一步是推动政府部门作更为细化的公开。”竹立家说。
三公消费人均最高4610元
记者对这些数字进行了部门间的横向对比。由比较可知,4家中央部门2010年三公消费“拔得头筹”,其开支达上亿元,分别是中科院、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和水利部。而在高额的三公消费数额之下,这四个部门也各有说法。
2010年,中科院三公消费数额达到了2.87亿元,迄今仍位居25家单位榜首。
但随着公开在中央部委的推进,三公消费过亿的单位也多了起来。
7月15日,交通部和农业部公布的2010年三公消费数也过亿,分别为1.05亿和2.36亿元。7月16日,水利部公布的2010年三公消费数为1.2亿元,从而与上述三家并列进入“过亿俱乐部”。
而除了水利部外,其余三家部门均公布了其2010年部门总人数及在职人数。若根据其在职人数计算人均三公消费数额,中科院仍然居于首位。
截至2010年底,中科院共有在职人员62278名,人均三公消费数约为4610元。农业部人均为2542元。最低的则为交通部,人均1941元。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是不少部门三公经费仍然是不降反升。
7月14日,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中央部门的预算由财政部批复,但是财政部自身的三公预算就大幅增长,仅次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位居第二位。另外,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1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文化部增加了296.08万元,民政部增加了21.13万元。
高额费用各有理由
对于高额的三公消费,四部门也各有说法。
中科院2010年的三项公务消费,分布较为平均,其中出国费用最高,达到1.13亿元,公务接待费和公车费用分别为9995万和7420万。
对此,中科院解释称,其因公出国(境)费主要以科技合作与交流支出为主,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则主要用于科学考察、科研活动。此外,其公务接待分为内宾和外宾,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
而农业部、交通部和水利部的三公消费中,开支最大的是公务用车。农业部2010年公车费用达1.5亿,占三公消费总额的64%。交通部的公车费用为8256万,占其2010年三公消费的79%。水利部2010年的公车费用则为9994万,占总额的83%。
农业部并未对此做出解释。而交通部则将原因归结为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分布点多、线长、面广。交通部称,随着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2011年部所属单位公务车辆预算比上年有所增加。
水利部对公车费用做了最为详细的解释。列出了购买公车的具体数量和公车使用的项目领域。但水利部并未如审计署一般,公布其车辆总数以及每辆车的运行费用,因而公众仍无法判断其合理性。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