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车企目标完成未过半 本田马自达下调目标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7-25 10:25:04  兰格钢铁
    在今年已过半的情况下,要想找出哪些车企年度销售任务未能过半,倒不如看看完成任务过半的车企究竟有几家。

    宏观经济环境趋紧,以及多项刺激政策退出导致今年车市下滑,加上日本大地震对日系车企产能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真正完成全年销量任务过半的车企几乎寥寥无几。除了几家欧美车企和豪华品牌之外,大部分合资企业也未能完成半年任务量,而自主品牌更是几乎全军覆没。

    种种危机之下,已有汽车企业开始主动调整全年销售目标。日前,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对《第一财经日报》确认,今年在华销量目标已从年初的73万辆降至65万辆,而马自达也已经把全年目标下调8%。但是,仍有更多的汽车企业并没有调整销售目标的打算,这对下半年的车市来说,无疑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七成企业销售任务未过半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我国主流的汽车企业中,仅有不到三成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未能完成任务的多达七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车市低迷的情况下,欧美车市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走在了整体车市的前头。而刚刚摆脱去年丰田召回阴影的日系车企,在即将迎来产品投放周期的高潮时,却再度受到日本大地震的影响,致使销量大幅落后于整体车市。

    在实现任务过半的车企中,绝大部分为欧美系车企。一汽大众、上海大众、长安福特、上海通用这四大欧美系车企全部完成。其中,最高的为上海通用,半年销量达到了61.2万辆,完成全年任务量的53%。

    而日韩车系中,北京现代和长安铃木分别实现了销量过半,其余日韩系品牌全部未实现销量过半。特别是受地震影响的丰田和本田系车企,上半年销量更是出现了同比下滑。

    其实,从车市全年的表现来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并不是特别适用。因为在车企的全年销量结构中,往往上半年的销量占全年的45%,而下半年的销售比例则在55%。也就是说,如果上半年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45%,那么完成全年任务也是有希望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上汽通用五菱、神龙汽车和东风日产等车企也有望完成全年的销售目标。但是,自主品牌车企中除了已经完成销量过半的海马汽车和一汽夏利之外,其余未能达到45%的这个门槛。

    在上半年车市的此消彼长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中,日系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9.39%下滑至17.83%,德系则由13.39%上升到15.97%,美系由9.98%上升到11.30%。

    销售目标成悬空剑

    实际上,面对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本田汽车和马自达已经率先下调销量目标。

    上周末,朱林杰对本报记者确认,受到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本田在华的年销量目标将从年初制定的73万辆降低至65万辆,销量目标与去年销量持平。

    无独有偶,马自达早前也将今年的销售目标下调到26万辆,较原来的目标下调了8%。马自达中国董事长山田宪召表示,由于受去年年末汽车购置税优惠取消而引起的提前消费,以及汽车限购和日本大地震等综合因素使其销量出现负增长。

    根据企业公布的数据,6月份本田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29.9%,至35105辆;上半年其在华销量同比下降12.3%,至271369辆。马自达汽车6月份在中国市场销量达16384辆,较之去年同期下降18%;1~6月,马自达品牌在华累计销售102703辆,同比下降4%。

    即使按照调整后的销售目标,本田中国上半年也仅仅完成了全年任务的42%,马自达汽车上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务的39%。这样看来,即使调整了销量目标,下半年的任务依然繁重。

    除了本田、马自达之外,其他车企都尚未表示调整今年的产销目标。

    一位经销商对本报记者表示,影响车市上半年发展的一系列利空消息,下半年依然存在。在车市未见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如果为了达成全年销售目标而加大市场压力,则可能会深度影响下半年车市。

    实际上,上半年不如意的销售情况,特别是那些未能完成过半销量的车企,必将在下半年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以求实现量的提升。

    去年,由于汽车市场增速明显,各个车企都乐观地预估了今年车市的环境,绝大部分厂家都制定了一个比较高的产销目标。据统计,国内排名前12位的主流汽车厂家今年的产销计划总和已接近1900万辆,再加上其他上百家体量较小的公司以及主营业务为商用车的公司,总产销目标超过了2200万辆。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中国车市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即使维持去年1800万辆的销量,终端库存也将达到400万辆规模,这绝对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业内人士认为,车企销量目标,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目标的制定,都缺少认真的测算和可行性论证,事实证明并不符合市场的实际。

    另外,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车企普遍“以产定销”,而不是“以销定产”。这也导致了当市场恶化时,往往来不及积极地调整,致使供需关系失衡,只能是以促销等市场动作来消化库存。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车市如何,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不会是车企一厢情愿的事情。

    从车市的稳定发展来说,销售目标能否达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供需平衡。

    刚刚过去的半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日子比较艰难。各种刺激政策相继退出、北京推出“限购”令、日本大地震,这些因素都从不同层面对汽车市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虽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5.75%,但是,业界对下半年的市场并不乐观。

    从宏观环境上来说,可以说今年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整体车市的压力依旧。那么,政府要不要救市?为此,《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汽车厂商、行业评论员以及经销商,以求多维度解读下半年车市。

    第一财经日报:您预计今年车市增速多少?

    马德骥:今年初,我们预测行业增速大概在10%,但是从现在来看,我们调整了车市增速判断,预计今年车市增速不会超过6%。至于奇瑞汽车今年的市场表现还不好说,我们上半年超额完成了销量目标,不过去年公司董事长尹同跃也讲了我们不再追求销量,而是要追求品质提升和利润的增长。

    陶汝彪:我只能从我们单店的市场来看,和去年同期持平,下半年如果和去年同期比不下滑已属不错。从我们经营的奇瑞品牌、东风雪铁龙以及长安马自达品牌来看,自主品牌销量在下滑,但是合资品牌销量并未下滑,只是今年利润有所下滑。

    贾新光:今年车市或许负增长,不会像年初估计的正增长,而且负增长幅度为3%~4%。

    日报:您判断车市增速的依据是什么?

    马德骥:按照前几年车市发展的惯例,一般来说,下半年车市会比上半年好,所以我们判断今年下半年车市也会比上半年好。但是不可能出现去年的高速增长。从2009年开始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刺激汽车产销每个月都创新高。但是随着政策的退出,车市各个细分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说明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敏感度非常高。另外按照市场规律,车市暴增两年后,市场消费需要有个回落期。不过消费者刚性的需求还是有的,只要一些地方政府不再出台像北京限购措施等政策压制消费,车市还是会正增长。

    陶汝彪:车市增速放缓关键是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有关,比如消费者现在都很难在银行贷款买车,银行提高了客户贷款门槛。

    贾新光:今年下半年面临的宏观环境和上半年差不多,而且下半年的通货膨胀会更危险。由于一些刺激政策的退出推动了一部分消费者提前消费,所以去年第四季度有个翘尾,增幅比较大,但是今年下半年没有类似的刺激政策,车市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其中微型客车可能有10%的负增长,牵引车型降幅或许更多。

    日报:为了应对车市的冷淡,您认为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马德骥:奇瑞的转型正在逐步显现效果,上半年销量目标超额完成。我们会对不同车型进行准确定位才上市,7月份上市的E5车型就是为了一二线市场推出的,旗云(配置图库口碑论坛)系列车型则是针对二三线市场。下半年,奇瑞还有多款新车上市,我们将继续着力加强产品品质,比如去年就有计划上市的G6和G3,为了提升产品品质,推迟车型上市时间。

    贾新光:企业要时刻不忘修炼内功,加强维护老客户,把细分市场做好。提高产品品质是根本,用产品力说话,依靠自己才能强大。

    日报:如果有可能,您希望政府从哪些方面来支持车市的发展?

    马德骥:政府应该对自主品牌进行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公务车采购上,政府应该多向自主品牌倾斜。

    陶汝彪:政府不可能支持车市,城市的拥堵和环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贾新光:车市发展要遵从市场规律,政府也不能盲目给予支持。

    贴着“政策市”标签的中国车市,在连续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业内人士预测,这次的产业政策出发点与以往不同,“市场规模已经不是关注的焦点,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未来的政策重心。”

    自主品牌是对车市冷暖感知最为敏感的群体,2009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以及“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提振了汽车市场,尤以自主品牌最为突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0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88.67万辆,2010年增长到627.30万辆,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40%攀升到2010年的接近46%。但是当车市进入调整期时,自主品牌也最先遭到市场冷遇,今年6月,市场份额下降至44%。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一方面是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弱于合资品牌,另一方面是合资品牌计划刚性强,在高增长时往往丧失机会,而在市场调整期,销量增长和下降的幅度都不大。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三年调整期相关政策已相继退出,车市应声回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首席研究员刘明较为乐观,他认为,今年国内车市环境不会有很大变化,首先,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正在制定本地的一些规划,会保证今年下半年整个投资的连续性;其次,国家提出了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这些规划启动也会带动一批投资。

    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中汽协已经把今年车市的预期下调至5%,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认为,汽车市场需要回归理性,汽车企业需要练好内功。

    “希望车企学会在没有刺激政策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从董扬提醒汽车企业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下半年政府出台扶持汽车产业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也认为,车市不会再次出现像两年前那样的刺激政策。饶达认为,国家政策的过度刺激,国内汽车市场超高速发展,已经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因此政府撤销汽车市场财政补贴等政策,“目前的市场状态是政府所期望的。”

    “中央正在考虑如何在2010年1800万辆的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基础上,尽快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质’的蜕变。市场规模已经不是关注的焦点,而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未来的政策重心。”徐长明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今年国家将出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以取代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的产业政策重点突出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公开信息显示,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力求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促进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妥善解决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能源、交通、环境等问题。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把我国建设成汽车产业强国。

    但是,徐长明也认为,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正处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发展期,经历了二季度的低点后,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速可能增长到10%左右,但是任何不利的汽车政策都极有可能造成“车市熄火”。

    董扬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够把政策制定得持续一点、稳定一点、精细一点。

    车市行至中盘,自主品牌的状况着实让人担忧。寄希望于政府再度祭出车市刺激政策,事实上成为不少包括自主品牌企业在内的真实想法。

    “我只是总经理,行业乃至汽车社会的问题不是我考虑的,我只是希望能多卖车。”一位车企高层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绝对欢迎政府再度出台救市政策,托一下已经转向的车市。

    的确,今年车市刺激政策的退出等车市利空,都对处于低端的自主品牌造成了冲击,导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滑。根据中汽协的数据,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

    下半年,车市的利空消息依旧,自主品牌依然需要忍受今年车市调整带来的阵痛。

    前两年,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我国车市一路高涨。同样,自主品牌也获益匪浅,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627.30万辆,同比增长37.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

    今年的车市下滑,还是暴露了自主品牌存在的诸多弊端。那就是在市场好的时候,过于注重追求市场份额,而忽略了自身向高端的渐进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目前依然未能解决其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品质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品牌知名度的问题。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高速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旺盛的需求,基本上将这两大问题掩盖了,而当市场下滑之际,这两大问题却被放大。

    市场一遇冷,自主品牌就最先受到冲击。这在车市的数次调整中,已屡次出现,却一直束手无策,只能被动地等待车市的好转。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自主品牌面临的生存形势愈加险峻的情况下,应该彻底丢掉对车市刺激政策的幻想,真正从内部着手改变自身的增长方式,遵从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对自主品牌甚至是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不应该再去考虑车市刺激政策的帮助。实际上,政策对车市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回过头来,就会发现,今年车市的周期性调整,和前两年政策刺激紊乱了车市发展节奏有莫大的关系。

    从2009年的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到去年年中的节能补贴等,在不断刺激车市向上的同时,也在提前释放着车市潜在的需求。这无疑破坏了车市的正常发展规律,汽车社会提前到来的同时也加剧了汽车与社会的矛盾。

    自主品牌现在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解决其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步步地提升自身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彻底抛弃政策救市的幻想。

    实际上,自主品牌经过了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碑。也都在探索各自的品质与品牌提升之路。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丁彬刘霞王丽歌)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7成车企目标完成未过半 本田马自达下调目标
  • 新能源汽车路遇险阻 比亚迪等车企前景不甚明朗
  • 上市车企上半年产销双双驶入“慢车道”
  • 车企财报出炉 韩国车利润高日本车销量大
  • 石钢汽车专用钢畅销五大车企
  • 中国市场更重要 众车企在华加紧产能扩张
  • 产能扩充“大跃进” 六月车企扩张忙
  • 全球前三车企排名或更替 通用或反超丰田登顶
  • 高管跳槽忙 年中盘点13大车企人事变动
  • 汽车燃料消耗量不达标 车企受惩罚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