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节奏和步伐如何更好把握?人民币走出去对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意义何在?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力又如何?
近日在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第一财经日报》协办的“2011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议。
从贸易结算走向资本输出
“人民币国际化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海外要有人民币、要有人民币的流动性,这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态度。” 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目前境外有五六千亿元人民币,但是只占境内人民币存款很少的份额。
而在外汇运用方面,丁安华表示,除了购买境外国债,还可以将一些外汇资金用来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在境外运作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香港已经相当成熟的大型企业走出去,让它们在境外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增加外汇资金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则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调整思路和着力点,从“贸易项下流出、资本项下回流”到“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
潘英丽说,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四个难点包括:一是如何促进贸易形态从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二是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相对滞后,三是需要资本账户开放与合适的汇率制度,考虑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四则是如何参与并推进亚洲货币合作。
潘英丽说,可持续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本土有效率的跨国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去推进,需要一批有效率的本土跨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推广运用人民币,也需要一批有效率的本土跨国金融机构在亚洲或全球提供相应的人民币金融服务。
潘英丽认为,在短期内资本账户无法完全可兑换、国内金融体系脆弱以及年出口导向仍有惯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应该从“贸易项下流出、资本项下回流”到“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
她提出的“资本输出+商品输出”推进策略包括,从满足实体经济活动的内在需要做起:贸易融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PE投资,再促进本币结算、计价和支付;从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和相关服务做起,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
“资本市场则从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做起,人民币银团贷款,允许新兴国家政府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积累人民币对外债权,以促进资源等商品的人民币计价。”她说道。
潘英丽还指出,官方层面,各国积累人民币储备的央行可以进入内地金融市场、对各国政府的援助贷款;此外,从小QFII等各类境外人民币投资基金做起,间接开放内地资本市场。
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放慢人民币贸易结算步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直言,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的境外人民币存量增长不可持续,应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放慢人民币贸易结算步伐。
数据显示,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人民币贸易结算约为9000亿,其中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占80%,出口人民币贸易结算占9%,服务业贸易和经常账户中的其他项目结算占到11%。
“进口贸易结算使用人民币,带来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外流;而与此相对应,以香港为代表的境外人民币存量快速增加。”张斌说,“而境外人民币85%以上回流到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其余的则通过出口贸易结算、内地机构在香港发行债券或IPO并将融得资金汇回内地、指定机构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少许云南边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等方式回流,而这些回流资金进入内地银行系统,并最终以准备金的方式流入人民银行。”
“整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完成了一场资产置换。”张斌说,香港投资者借助人民币贸易结算,把港币、美元和其他外币存款转换成人民币存款;而对内地而言,主要对手方是货币当局,货币当局资产方增加外汇资产,负债方增加人民币计价的储备货币。
数据显示,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人民币在香港存款的比重从700亿元增加到4500亿元,人民币在香港存款比重从1%增加到8%。
张斌认为,上述人民币进口贸易结算“做得越多,货币当局赔得越多”,因为其收益是美国一年期国债0.3%的收益率,而成本却是境外人民币在人民银行存款利息,即2011年4月份之前是0.99%,之后是0.72%,人民币兑美元一年升值则为4%~5%。
“负面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张斌接着说,“如果更多境外人民币回流到商业银行,而不是人民银行,将增加货币供给,增加货币当局冲销压力。此外,一旦面临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预期变化,热钱大进大出会加剧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在张斌看来,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的境外人民币存量增长不可持续,一旦美元利率调整或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变化,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就可能遭遇逆转。“总的来看,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是改革方向,没有错,”他说,“但问题在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滞后、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改革滞后,改革的次序颠倒。”
张斌建议,应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放慢人民币贸易结算步伐。“更彻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方面将确保资本交易的效率,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借助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将自发遏制投机资本冲击,维护国内宏观经济稳定,为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奠定基础。”
“此外,中国企业也将减小对外投资中汇率损失的顾虑,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人民币也将跟着中国企业一起更多地走出国境。” 张斌还称。
张斌认为,目前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次序最重要的,中长期上更多需要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在内的金融体制改革,才能推行持久的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则认为,完全赞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这是一揽子政策,不是必须一一分解的。”他说。
而对于放慢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观点,乔依德认为没有必要。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人民币的贸易结算;第二阶段是扩大人民币双向投资和金融交易;第三阶段则是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其中,贸易结算可能在五六年以后大体上可以停止;2020年到2025年可能可以走完第二个阶段,而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储备货币恐怕要二三十年。
乔依德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合,这些政策包括监管层应放松行政权,减少对外汇的干预;扩大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加快外汇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具有健全的法律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支撑等。
乔依德同时指出,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比较大,短期资本流动也相较以前多,可能会对宏观调控带来挑战,“所以要走逐步的、过渡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