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降低污染、提高行业竞争力,《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已经起草完毕。业界预计,《准入条件》一旦出台,将使半数企业退出市场。从中长期来看,利好行业龙头。
数月前,工信部委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着手起草《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目前《准入条件》讨论稿已经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了报批稿报送至工信部相关司局。
知情人士透露,制定《准入条件》主要是为了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治理,促进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近几年,我国血铅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为部分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而对必须配套的环保设备投入不足。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分会副会长杨春明介绍,一个投入总成本不到10万元的小作坊,只是采用人工拆解、简单的熔炉进行铅酸蓄电池回收和生产就可获利丰厚。由于类似的小作坊遍地开花,极大地增加了监管难度。
为此,《准入条件》的讨论稿对新建项目从总量控制、产业布局、技术装备、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与职业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新增产能应与淘汰产能加市场增量等量置换,新建项目选址“应在依法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相应的功能区内”等。
对现有企业,《准入条件》要求其应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和开展环境影响后环评,并要求其在1年内采用自动配酸、自动分板、刷板以及自动烧焊或自动铸焊等先进技术,同时确定了现有项目的改扩建均应采用节能减排的内化技术。
知情人士透露,为达到相关要求,一个铅酸蓄电池企业起码要投入500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部分实力不达标的企业只能退出市场。
国都证券研究员肖世俊认为,在环保指标的硬性要求下,预计全国现有的2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将有1000多家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有大幅提升。实际上,去年以来由铅酸蓄电池企业引发的几起血铅超标事件,已引起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并在浙江、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大范围采取了专项环保整治措施。
肖世俊认为,由于铅酸蓄电池上市企业大多为细分行业龙头,在进行行业环保整顿及准入标准提升后,龙头企业有望从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市场新格局中受益。
(来源于中铝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