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明卖“旧家电”暗售“凭证”
“电视、电脑以旧调新,半小时内出号码”、“二手旧家电,国美、永乐、苏宁、新蛋、京东卖场通用家电单”,这些以旧电视、电脑之名在网上公开叫卖的物品,竟是家电“以旧换新”凭证。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消费者利用这些网购的凭证,享受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优惠政策,一些销售企业和回收企业则在利益驱动下听之任之,骗取财政补贴资金。
大批“凭证”挂网店
顺着某知名网购平台的自动提示“你是不是想找:家电以旧换新凭证”,点击该“凭证”的链接,虽然系统提示“没有找到相关物品”,下面却出现网站自动推荐的12160件物品。记者发现,这些推荐物品以旧家电为主,但有不少是“家电单”,注明“可以折旧用”、“做以旧(换新)补贴用”。记者询问一家出售旧家电的网店,店主表示只要给出相关信息,半小时就可办妥凭证。
这些“以旧换新”凭证是如何流入网店的?农工党市委在调研本市一些废旧电子销售企业、回收企业、拆解企业后发现,没有严格执行回收物、凭证相符规定,催生出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的不少漏洞。
农工党市委参与调研的人员说,按照有关规定,销售企业、回收企业进行“以旧换新”的所有环节,都应做到回收家电与所有凭证严格相符。可出于利益驱动,一些销售企业、回收企业或怠于执行,或故意制造混乱,加上监管缺失,导致回收数据作假现象屡现。
拆解企业把关不严
今年7月中旬,浦东新区检察院在对一起盗窃案进行证据审查时,发现被害人提交的被窃笔记本电脑购买发票上,付款人与被害人姓名不一致,从中牵扯一起家电“以旧换新”“作弊”案——乐购超市南汇店违反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为不享受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一名消费者去购买家电时,还遭遇身份被冒用的尴尬。去年,徐女士买了一台电冰箱,店方告知她5次额度已全部用完,身份证被锁定。徐女士调出自己的记录发现,除2次是自己使用,另外3次竟是同一天有人在一家店里买了三台同型号的电脑。
问题的症结其实出现在拆解市场。农工党市委调研发现,回收的最后环节拆解企业把关不严,导致了整个销售、回收、拆解市场不规范。“由于市场竞争,一些不法拆解企业唯利是图,放松对物、证相符的把关,使得回收市场在不规范状态下运行。”
家电回收后又回流
调研还发现,由于“以旧换新”过程中物、证不相符,导致本地回收的旧家电流入二手市场梯级更换,而许多早已淘汰的废旧产品也纷纷流入上海。
事实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中对废旧家电的拆解企业有严格的资质规定,规定“拆解企业需由‘以旧换新’试点省市人民政府从现有的拆解处理企业当中确定”。企业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具备包括环保、人员、诚信等在内的6项基本条件。
最近,家电“以旧换新”扩大范围,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也纳入补贴范围。对此,农工党市委建议,加大对家电回收行业的监管,严格要求回收物与凭证相符。对一些故意违规的企业应重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希望政府加快对拆解企业垫付运费的审核速度,以缓解拆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