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成立将近两个月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昨日和海淀区签下了公租房建设收购战略合作大单,这也是该中心成立后的首批收购和直接投资的保障房项目。
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首批收购及投资的项目共有4个,其中3个项目将由投资中心收购,另外1个项目将由投资中心投资建设。合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8.8万平方米,合计5200套公租房,总投资将超过1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优先满足海淀区公租房的配租需求。
“现在区县保障房特别是公租房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成收购公租房30万套,破解资金瓶颈极为关键,这种市区两级间的投融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破解一些区县的公租房建设融资难题。
在签下首笔收购及建设大单的同时,该中心副总经理刘志宇透露,财政在保障每年土地净收益10%注入的同时,该中心还将筹划通过发债,分期分批地向社会推出债券产品,以解决保障房资金短缺的问题。
据刘志宇介绍,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成立时,市财政曾一次性注资100亿元,并表示将在未来持续投入。“这100亿元看起来很多,但与'十二五’期间建设收购用于公开配租配售的30万套保障房计划相比,100亿元的资金还是有缺口的。这100亿元其实还是作为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是要放大的。”
刘志宇告诉记者,所谓放大效应,一方面是以后每年市财政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拿出10%,以及从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持续性地投入,注入到资本金,来不断地增加对公租房的支持。按照目前的测算,上述两项资金每年大概有二三十亿元投入;另一方面,中心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为社会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一个承接的平台。其中一个重大举措便是通过发债资金,分期分批地向社会推出发债产品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目前我们还没确定具体的募集对象,老百姓是否可以买债券还需要等具体方案出台后公布。”刘志宇希望通过资金的放大,以及持有的公租房租金收入作为发债的“依据”,进而实现资金的规模放大。
(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