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时期,商品大多数进入消费旺季,特别是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油脂类受季节日需求的提振,其价格往往在此期间表现最好。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和以往不一样,季节性上涨的规律有可能被打破。
全球经济复苏道路坎坷
9月2日晚美劳工部公布的数据,给了市场一记“耳光”:8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出现零增长,为2010年9月份以来的最差表现。
欧洲经济也在收缩,欧元区8月份整体经济景气指数从7月份的103.0降至98.3,创去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区8月制造业活动出现萎缩,终结了两年来的增长势头,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从7月的50.4降至49.0,而其中德国制造业勉强维持扩张,法国和意大利出现萎缩,且不属于欧元区的英国8月份制造业PMI也出现下降。
亚洲经济不但受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拖累,还遭受着高通胀之苦。8月份韩国制造业PMI降至49.74,7月韩国的工业生产环比下降了0.4%;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工业产出仅上升0.6%,8月份制造业PMI降至51.9。中国制造业PMI环比虽回升0.2个百分点,但新出口订单下降和原材料库存上升暗示内外需低迷而导致去库存化和出口放缓。
欧元区酝酿金融风暴
近期无论是银行业危机愈演愈烈,还是经济动力的衰减,都显示欧债危机已有引爆欧洲全面危机的迹象。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欧债面临偿债高峰,其中意大利债务到期量是两国未来两年单月到期峰值水平610亿欧元,西班牙也将在10月份迎来244.2亿欧元到期债务。从近期欧洲边缘国家债券收益率看,融资成本和债务违约担保成本都在攀升。希腊2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6.50%,为欧元问世以来最高;10年期意大利与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扩大8个基点至311个基点。
尽管如此,全球一致性宽松仍难再现。首先,债务危机导致欧美各国纷纷削减财政预算,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此举将进一步导致实体经济受困或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投资大幅削减,经济复苏进一步放缓。面对如此形势,高通胀却导致货币政策面临两难。
其次,中国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并难以放松,通过其他放松调控信贷和货币存量成为当前的最大特点,海外经济复苏和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导致政策相对谨慎。而周末,已有报道称,央行已要求国内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此举最多将回笼人民币8,000亿元的银行流动性,相当于提高三次存款准备金率,这将进一步导致资金紧张,从而对商品投资需求和下游补库都不利。
工业品率先走弱
农产品难得幸免
工业品往往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原材料,对宏观经济极为敏感,而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给市场敲响了警钟,考虑到能源化工品和有色金属终端消费进一步迟滞和去库存化将放缓,工业品价格率先下跌在所难免。
农产品方面,在国际机构把大豆和玉米等单产下调后,引发供应担忧;国内生猪存栏量的上升引发的饲料需求回升,玉米和豆粕需求解读为乐观。此外,双节临近使得人们看好油脂类需求。当然,系统性风险始终不能忽视,特别是大豆港口库存偏高的状况并未缓解,国庆节前消费拉动或不及预期,可能会淡化节前消费的炒作力度,从而使农产品涨势或进一步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