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环保组织年初曝出苹果供应链污染之后,近日,公众环境中心、自然之友等5家环保组织再次发布苹果中国污染地图,称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实际调查,他们发现苹果的一些“疑似”上游供货商制造了大量污染,对武汉、太原、昆山等地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不过报告发出后,“疑似供应商”几字引发了一些人士质疑:如果不能确认供应商和苹果的关系,苹果岂不是白白“背黑锅”?
环保组织:寻找供应链存难点
在污染报告发布一天后,苹果公司回复邮件,愿与环保组织建立对话机制进行沟通,但信中也提到,报告中涉及的部分企业并不是其供应商。
对此,公众环境中心主任马军对《IT时报》记者说,由于苹果公司对于供应链条非常保密,环保组织要将社会上零零碎碎的信息拼凑起来,去寻找蛛丝马迹。“在这次披露的二十多家污染企业中,名幸电子、昆山凯达电子、昆山鼎鑫电子等案例我们都经过实地调研,掌握确凿证据;至于其他一些企业,也有绝大部分已经承认自己是苹果的代工企业。”
不过,马军也坦言,由于企业链的复杂,有些企业或许和苹果没有直接的合作关系,只是转包的一部分;也有些企业过去是供应商,现在不是,但是污染已经形成。“我们也致信苹果,希望他们告诉我们哪几家不是,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回复。”
并非刻意“为难”苹果
今年以来,环保组织将苹果公司作为焦点,已经连续出了两份针对性的报告。对此,马军称,这绝不是刻意“为难”苹果。“从去年年初我们发布第一份《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报告》以来,西门子、沃达丰、飞利浦等公司都给予积极回复并采取相应措施,但苹果的表现最差。”马军介绍,西门子公司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自动将其供应商名单和“污染地图”数据库收录的企业监管记录进行比对,发现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供应商以后,西门子以首席执行官和首席采购官的名义向这些供应商发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迅速与环保组织联系,解释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否则将面临失去与西门子合作机会的风险。诺基亚在审核新的供应商时,也会通过污染地图数据库,核查新的供应商是否有违规记录。
仅靠政府整治不够
记者在对环保组织的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违规供应链企业对待环保组织的态度非常恶劣,在报告中提到的这些核心案例中,环保组织都试图和供应商进行电话或邮件沟通,但是他们均没有回音。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邵文杰说,“昆山高新区的凯达电子为了避开环保组织,还换过不同的电话,甚至于一听到有人询问污染问题,就掐断电话。”记者近日致电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公司工作人员听说要采访,均拒绝回应。
所幸的是,政府的执法力度正在提升。昆山高新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凯达电子已经签订了动迁意向书,现已进入企业资产评估阶段,预计2013年搬迁到吴淞江工业园区。与此同时,高新区已就搬迁问题与鼎鑫电子进行商谈。高新区向市环保部门表示,在动迁阶段,将继续加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
不过,在马军看来,政府部门的查处只是方法之一。由于政府处罚手段有限,企业违法成本低,有些企业宁可罚款,对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如果通过上游厂商对其进行监管,用订单进行经济约束,将是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IT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