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个月河南、山东铝厂调研报道《后“中铝”时代:资源为王到全产业链竞争》之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西部资源大省青海,探寻国内铝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趋势,即在市场之手和地方政府合力下的铝产能西部迁徙,但这一行业变化恰恰遭遇产能重复建设、争夺能源、污染环境等诸多争议。为了解铝企西迁的实际情况,证券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
抢滩西部与时间赛跑
“人都说高原美……高原上有一片纯净的蓝天……”,大巴颠簸在群山之间,乌兰托娅的《高原蓝》在脑海中回响,草原、天路与遍地牛羊的美景不断从车窗外闪过。一座崭新铝厂渐渐映入眼帘,打断了记者的遐想。
这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端,湟水河支流甘河谷内的黄河鑫业铝厂,旁边紧邻着黄河上游水电公司,作为中电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在电力与铝板块上的两大重要布局,极具代表意义。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份,是黄河上游水电公司的子公司,后者又是中电投的二级企业。黄河鑫业设计电解铝产能55.5万吨,计划投资75.98亿元,从2008年3月破土建设开始,到2010年12月已全部达成55.5万吨的计划产能,总共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整个建设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75天,如果考虑冬季停工因素,真正施工只有12个月。”黄河鑫业副总经理薛文明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了又好又快建成青海地区及中电投内部的标杆企业,黄河鑫业从青铜峡、蒙东电力等兄弟单位抽调一批骨干,并派人向全国各大铝厂学习,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结合母公司水电站施工建设的管理经验,不但提前完成工期,实际投资金额也较原计划节省近10亿元。
在黄河鑫业的企业宣传手册上,“鑫业速度”成了引以为豪的关键词,这让记者联想起山东氧化铝的“信发速度”,铝深加工的“南山速度”,他们都是民营资本依托灵活机制壮大的典型,而在青海,国有企业罕有地提出“速度”二字,足见其魄力。
中电投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近年来遵循“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明显加快了在电解铝行业的渗透。除了黄河鑫业,2008年底中电投重组了宁夏青铜峡铝业,获得58万吨电解铝产能,2010年又在贵州氧化铝和电解铝项目投资130亿元,包括此前蒙东集团旗下铝电企业,中电投现已拥有电解铝产能208万吨,规模跃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中电投以上布局铝板块的落脚点都选在广袤的西部地区,不仅如此,国内其他铝企的动作也惊人一致。
据统计,目前国内正在上马的电解铝项目多达23个,新增产能770余万吨,并主要集中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电力成本较低省份。
近两年来,东方希望、神火煤电以及其亚铝业,各自在新疆都规划了80万吨电解铝项目,其中东方希望、神火煤电的20万吨初期产能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就能投产;山东信发也在新疆投资100亿元建设氧化铝、电解铝及下游加工项目,据悉前期17.5万吨产能年内可投产。另外,陕西有色在榆林65万吨项目产能已经建成,年内实际能投产15万吨。而据媒体报道,中电投的8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新疆奇台。
电价扭曲下的市场选择
黄河鑫业铝厂熔铸车间,共有9条生产线,其中3条正在运转。一批刚刚熔铸成型的铝锭,整齐排列在传送带上,经水冷却后,被送到自动包装机打捆堆放。记者观察了一下,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20千克重的成品生产出来,银白色的铝锭身上还隐隐透着蒸汽。据工人介绍,该车间每天产量约1600吨。按目前1.7万元/吨的国内铝价估算,日产值约2700余万元。
据了解,黄河鑫业2010年达产当年就实现了1.3亿元的利润,今年以来,生产27万吨电解铝,其中销售了24万吨,利润提高到2.1亿元。但这仅是作为子公司独立核算的账面利润,事实上,黄河鑫业还带给母公司另一部分隐性效益。
薛文明介绍,黄河上游水电公司在西北地区拥有龙羊峡、李家峡、青铜峡等9座大中型水电站,年发电能力350亿度。其中在青海省,黄河公司电量占90%以上,自2006年开始,每年外送陕甘宁的富余电量最少是30亿度,但上网电价比较便宜,只有0.16元/度,而省内标杆电价是0.22~0.23元/度。为了把丰富的水电转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消化富余电量,公司从2007年打造了铝产业,寻求一体化发展。
“铝厂全部建成后,将原来0.16元/度的电价提高到0.23元/度。30亿度电,给黄河公司增加的效益至少是2亿元。”薛文明表示。
类似于此,由于上网电价被严格管制,高耗能的电解铝现已成为避开电网垄断、跨区域差额电价套利的重要载体,铝电联营在行业内已十分普遍。
凯投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福龙为记者举例分析,新疆的煤炭储量占国内的40%,受客观条件制约,运出来并不经济。将煤发成电跨省外送,则要考虑长途输电能力和过网费。但如果上了电解铝项目,就立即体现出优势,因为新疆本地电价也就两毛多,而河南、山东等中东部地区的电价则要5毛左右。
大同证券(博客,微博)电力行业分析师蔡文彬认为,发电企业加速联姻电解铝行业,是由于市场深层次的矛盾得不到解决。而矛盾的焦点在于跨区域电力交易被国家电网主导,以及非市场化的煤电联动和电价传导机制。
从200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电网分离”改革,改革初衷是想引入市场竞争来推动电力市场的效率,然而电网企业由于占据渠道资源,与发电企业承担的风险并不对等,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发改委上调电价又顾忌通胀的背景下,发电企业产生大面积的亏损。
除此以外,站在地方政府立场来看,更是乐于上马电解铝项目拉长产业链,将卖资源转变为卖产品,带动就业和地方经济。于是,在市场之手与地方政府的合力下,电解铝也成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一剂良方。
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用电量同比增长12.15%,其中用电量增长较为明显的为西北和西南地区各省,显示出高耗能产业向西转移的趋势。
繁荣与失衡并存
相较数年前到访青海时的印象,现在的西宁,楼高了,马路宽了,工业化程度也提高了。仅黄河鑫业铝厂就提供了2800个就业岗位,而其所处的甘河工业区内,还集中了数十家大中型的有色金属、能源化工企业。
2010年青海全省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同比增长15.3%,是近30年来的最高增速。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和盐化工,作为拉动青海经济增长的四大支柱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8.5%。重要工业品中,电解铝产量146.83万吨,发电量457.1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36%和24%。
产业迁移带来地区经济的繁荣,然而也产生了新的矛盾。一方面体现为,东西部地区电解铝产能竞争,另一方面则是重工业进入西部后,对当地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
以此次调研的电解铝行业为例,尽管产能已严重过剩,但仍抑制不住铝企前往西部淘金的热情。
象屿期货董事长洪江源为记者算一笔账,与山东、河南铝厂比较,西部设厂增加了运输和资金占用成本,一是因为本地氧化铝及铝下游加工能力有限,原料、产品必须通过外运,成本约1000元/吨;二是距离远,原料库存周转要3个月,会形成较多的资金占用。但西部设厂降低了电力成本,每度电便宜0.2元,每吨电解铝电力成本就能节约3000元,总体上,优势是明显的。洪江源认为:“未来,铝一定是追逐能源走向。”
黄福龙指出,西部企业将通过“点对点”的能源优势,对抗中东部铝厂的全产业链,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010年,国内电解铝产量1700万吨,产能23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73%,未来铝行业面临的将是如何消化掉西部新增的庞大产能。事实上,这也是国内重工业和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另外,产业迁徙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青海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大省,今年却出现历史少有的缺电状况。
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告诉记者,今年省内大概缺电70多亿度,工业发展和耗能工业比重提高,就会出现这种状况。今年1~7月份,青海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57%。
不仅如此,青海物价涨幅也在国内居前,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但轻工业占比不足的结构问题,更加剧矛盾。
记者通过调研得到以下两组数据:黄河鑫业、西部矿业(601168,股吧)一线工人薪酬超过3000元/月,但西宁普通职工收入只有1000余元/月,省内有很多人尚未脱贫;西宁市内商品房销售价格约5000元/平方米,但与居民衣、食相关的日用生活品因自给率极低,而显得成本高昂,尤其让人意外的是,青海作为四大牧区之一,牛肉价格竟高达26元/斤。
李勇将之称为“荷兰病”,由于轻重工业结构失衡,导致重工业对轻工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不过对于广大西部贫困地区,不能因为这些顾虑,什么都不干了,毕竟产能迁徙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李勇说。
李勇指出,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多、城市密集,环境承载过重,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那么高耗能的工业必须退出去,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容量更大,自然要吸纳一部分工业西迁。作为企业本身,也有往成本低、利润高的地区扩张的需求。只是在迁徙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引导,注重环境保护,寻找平衡点。
(来源于中铝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