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一个国家税负高低,一般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来衡量。
经济观察网9月20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宏观税负被广大民众所关注是从《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开始的。2007年中国赫然出现在这个痛苦榜的第三位,这让很多人突然意识到原来纳税人的痛苦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一个国家税负高低,一般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来衡量。
虽然官方驳斥了排行榜的权威性,认为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还偏低、该榜更多具有娱乐性质,但很多人仍接受了这一排行榜。因为前些年,政府收入透明度还没那么高,很多收入非内部人士根本无法得知,更别提计算税负了。
国税总局在2007年发布了一个中国宏观税负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为18%。数据一经发布遍质疑声一片,很快被打入冷宫,不被采用。原来这份报告只计算了在中国称作“税”的税负,那些费、基金等政府收入并没有计算在内。
18%被毙,却一直没有出现更权威的宏观税负水平数据。这期间,2009年福布斯已经把中国的排名提高到了榜眼。舆论高涨,但苦于没有更具说服力的数据。
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的预测,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撰文表示,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贾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口径计算得出,2009年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为25.4%。这一结论同样受到“非专业和一些半专业人士”的抨击。此后贾康在多个场合为自己辩解,认为现在很多不懂财政的人的声音如此强大,让他这个专业人士很无奈。但他从未解释25.4%的计算过程。
不像3年前,在8万亿财政收入面前,计算宏观税负的人多了起来。2010年7月,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绿皮书》中,以表格的方式清晰计算出,中国的宏观税负应为32.2%,表格中除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其余政府收入都纳入进来。2010年10月,国税总局局长肖捷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走出宏观税负的误区》,以2009年数据为准,同样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口径测算得出,加上政府性收费和基金等非税收入,宏观税负约为30%。同一年数据、同样的统计方法,贾和肖的结果相差近5%。在这一年年底,财政部的一次全国会议上,财政部一位领导说现在30%这一数据比较得到大家认同。
但在2011年两会期间,财政部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戴柏华通过中国政府网对中国宏观税负做了一个正式的回应。财政部仍采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和口径,但得出的结论是2010年税负水平为26%,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IMF的定义中,政府财政收入是指由交易造成的政府权益增加。戴解释,中国政府财政收入,除了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外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显然财政部这一次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定义和口径做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国有土地只是出让使用权,国有土地资产并未减少,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交易收入,而是土地70年的租金收入,这一点是有别于大多数国家的。所以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排除在政府收入外值得商榷。同样以IMF的统计口径计算,如果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万亿,2010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超过33%。
政府发布一个统一的、值得信服的宏观税负数据显然比我们想象的难。如果中国政府收支足够公开,其实老百姓坐在家里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