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平湖市浙北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健愁眉不展,思索着企业的未来之路。这家有着30年历史的老牌造船企业,依靠多年积攒的口碑眼下尚有订单可以维持,不过明年初便将陷入“无米可炊”的境地。
成本上涨、市场饱和、利润微薄、无单可接……事实上,这些已经成为嘉兴造船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据嘉兴港航管理部门统计,全市前8月造船222艘,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100艘,降幅达三成。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少数船厂通过发展特种船舶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但全市造船业正逐渐步入近几年来的“低谷”。
普通货船市场饱和
浙北造船有限公司早在1978年就已经成立,多年来一直主要建造普通货船。虽然今年初以来已经出厂12艘船,但金永健还是高兴不起来:“由于我们企业历史悠久,在市场上有着较好的口碑,今年下半年还能维持,但是明年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金永健分析,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得前两年内河造船业迎来了一个“小高峰”,眼下市场上货船需求逐渐饱和,发展后劲不足。据介绍,通常货船的使用寿命在20至30年,因此造船业存在一定周期性。由于前两年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这一周期会更长。
不仅是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和成本的上涨也使得不少船厂吃不消。金永健介绍,去年以来企业的人工成本上涨了30%,但货船造价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造货船利润更是微薄。“造货船根本赚不到钱,我们建造货船仅仅是为了防止技术工人流失。”平湖市顺风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叶平坦言,公司已经将主营业务转向生产公务艇和进行船舶保养维护,日常建造货船只是“养人”的一个手段。
特种船舶方兴未艾
传统货船技术含量较低,利润微薄,一些造船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逐渐把主攻方向转向特种船舶生产。特种船舶是指油料船、化学品船、拖船、起重船、公务船等具有特殊功能的船舶,其建造工艺复杂,且船舱材质需要特殊处理,因此它的建造比普通货船等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嘉兴市禾东船业有限公司由嘉兴造船厂转制而来,如今该公司专门从事公务用船生产。公司总经理徐乃中介绍说,当前公司年生产公务艇近30艘,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率,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徐乃中有20年的造船经历,他认为:“与普通货船相比,特种船舶利润较高,而且订单更加稳定。”
而嘉兴俨然已经成了特种船舶生产基地。当前在全市不少船舶生产企业中,建造工程船、游船、公务船已经成了主营业务。嘉兴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嘉兴内河造船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过硬,在江浙沪地区积累了较好的信誉,周边省市海事、渔政、环卫等部门常选择来嘉兴定制公务用船。而随着名气渐渐做大,不少国内其他地区的客户也主动找上门来。
造船业亟待转型升级
目前,全市有62家船舶修造企业,能够建造500吨级以上船舶的有25家,具有500吨级以上建造能力的船台100个。全市从事船舶修造业的人员近2000人,其中专业技术工人1751名、专业技术人员190名。以总规模而言,嘉兴市造船业居浙江省内河造船业三甲之列。
“但是受制于航道等级和桥梁高度,嘉兴造出的货船吨位都较低。”不少造船企业负责人表示,大家都希望能做大做强,但是内河的特性限定了企业通常只能造五六百吨的船舶。而吨位较低的船舶技术含量低,市场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难题,近年来有企业开始寻求突破,走出了“异地生产”的新路子。上半年,平湖华海造船公司通过招投标,获得了北京古运河观光游船的建造资格。该公司将生产设备、技术工人搬到了古运河畔,在北京就地建造了两艘游船。根据计划,今年还将有6艘游船投入建造。
市港航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在造船业面临发展困境的情况下,嘉兴企业一方面要强化质量意识,打造自身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拓展生产范围,发展建造多种船舶的能力。此外,可以通过“走出去”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大市场。
(浙江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