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报道 受避险需求及宽松预期支撑的美元升值令亚洲货币当局头痛不已。有海外投行分析指出,本币贬值将给亚洲带来普遍通胀的风险,因此各大央行近期干预汇市的力度和频率不断加强
19日,韩国、印尼和菲律宾等外汇当局均卖出美元以抑制本币贬值;同日,新加坡金管局的代理银行也在卖出美元。而20日又有报道称,当日亚洲各大央行再度干预外汇市场,规模相当庞大,其中单是韩国央行就卖出40亿美元。
据彭博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日收盘,本月迄今韩元在亚洲货币中跌幅居前,对美元汇率累计下跌7.1%。同期,新加坡元和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的跌幅分别为4.4%和4%。
20日,巴克莱驻新加坡的一位高级亚洲经济学家表示,“亚洲各国外汇储备规模屡创新高,毫无疑问该区域内的央行有能力支撑本币汇率。一旦输入型通胀升温,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央行都可能再次入市干预。”有海外媒体评论认为,亚洲各大央行目前正保持高度警惕,观察是否有海外中长期资金流出除日元以外亚洲货币的迹象。
韩国财政部长朴宰完20日表示,韩元下跌将加大通胀压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韩国可用于捍卫韩元汇率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120亿美元。印度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分别高达2810亿美元和2490亿美元。上周,印尼央行宣布对印尼盾实施干预,该行拥有高达12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从近期亚洲各大央行相继入市干预可以看出,央行对区域内通胀形势十分担忧。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上周表示,预计今年亚洲的平均通胀率为5.8%,4月份的预估为5.3%。印度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涨幅加速升至9.78%,高于7月份的9.22%;韩国8月份CPI同比上升5.3%,创3年来新高。本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将韩国今年通胀率预期从5.3%上调至5.8%。
一些机构也意识到通胀问题。20日,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宣布将推出一只新基金,准备通过投资多种资产并从通胀趋势中获利。这只基于通胀预期的基金将通过多渠道投资,保护投资者免受价格上涨的侵害并从中获利。该基金投资资产包括通胀保值债券、大宗商品、新兴市场货币、黄金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
可以说,美元升值是亚洲货币的天敌。澳新银行21日发布报告称,美元对韩元短线依然看涨,这与全球避险倾向有关;此外,在全球增长前景不佳的情况下,韩国央行加息可能性降低。
相反,由于美联储本周四将宣布最新的利率决定,市场普遍预期该决定将为疲弱的经济注入更多动力。据海外媒体分析,美联储很可能采取“卖短债买长债”的政策压低长期利率,而短期收益率上升或许会提升美元的魅力。北京时间21日19时20分,美元指数报77.26点,涨幅0.35%。
Dexia新兴市场债券基金预计,在商品货币受累于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亚洲货币则更具韧性。管理着1亿欧元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经理人乔治·法尔表示,他们依然持有亚洲货币的多头仓位,如人民币、新加坡元和韩元。“我认为亚洲货币基本能免受金融动荡的冲击。我相信,亚洲货币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崩盘情况,该地区的央行也没有必要降息,因为相对欧美,亚洲拥有更强劲的基本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