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省长徐守盛,日前在湖南省政府召开的“携手共进,实现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新跨越座谈会”上分析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形势时,认为工程机械行业虽面临严峻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工程机械要积极应对挑战
徐守盛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程机械行业遇到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全球制造业发展放缓、国内外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争夺日益加剧、许多国家进一步提高国外产品进入门槛、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困难。1~7月,湖南省工程机械的产、销增幅虽然都在6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但到7月、8月份已经出现产销量逐月回落、后续订单下滑、产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增加等不利信号。他要求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准确研判形势,对可能的困难和风险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同时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行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徐守盛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作出这个判断的。一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了工程机械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二是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对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形成长期利好。“十二五”期间,全国和湖南投资需求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不到48%,要赶上发达国家80%的水平,有经济学家测算,起码还需30年。30年国内城镇化的推进,会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多少商机?世界经济走向最引人关注的是两件事:一是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商机。二是美国的高科技带来的新产业革命。从我国铁路规划的里程来看,营运里程到2020年达到12万公里,即使这样人均还不足9厘米,还不及美国目前人均的1/10。目前我国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也只有美国的一半。另外还有加大投入、重点支持的水利建设;房地产市场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人民群众提高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增加;此外,电网改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都对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形成长期利好。三是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以湖南省为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全省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万亿元;交通、物流、通关、园区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全省上下谋工业、抓工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工程机械产业经过“十一五”卓有成效的发展,在自主创新、资本运作、规模经营、集聚发展、协作配套、市场开拓,特别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为后续跨越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转型升级是主要任务
目前,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在第一的是先进装备制造业,而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排在第一的是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业。湖南是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今后的发展不可能去搞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经济,必须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此种情况下,工程机械产业应担当起历史责任,实现产业由“内需型”向“国际型”转轨,由“规模增长型”向“核心能力增长型”转轨,为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再立新功。
为实现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徐守盛要求行业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零部件综合配套能力,大力发展产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产业人才,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他认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尽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行业发展过度依赖实物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支撑高端产品发展的技术相对匮乏,创新能力还不足以承担起支持全行业技术升级的重任;配套体系不发达,一些关键零部件严重受制于人。他希望工程机械行业瞄准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加自身研发投入,加大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迅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他要求省内有关部门在安排省里的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时突出重点,给予工程机械行业重点支持。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攻关方面,他要求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收拢五指,形成拳头,各个击破。他要求省内零部件企业要按照产业链分工,积极争取与省内外、国内外主机企业形成配套。要与主机企业同步开发、同步技改、同步发展,走“专、精、特、新、优”的路子,形成综合配套能力,在满足省内龙头企业配套需求的同时,争取使产品打入国际国内零部件采购体系。
(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