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0月5日电题:福建第一船舶修造基地扬帆领航
中新社记者罗钦文
在为新加坡建造4艘商用海洋工程船后,福建福宁船舶重工企业今年8月底又签下一份价值不菲的订单:将为新加坡再建造6艘59米长的商用海洋工程船,总金额达6000多万美元。
福宁船舶重工企业是福建省福安市船舶修造业的成员之一,而福安船舶修造业是福建的海洋工程船建造出口基地。目前,福安船舶修造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建省第一船舶修造基地,拥有福建最多的民营船舶企业、船台、船坞,还是福建外轮修理基地、成品油轮建造出口基地及唯一的民办服务船舶行业高级技师培训基地。
地处福建东北部沿海的福安,船舶修造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清代已能生产1-50吨木帆船,上世纪初即可制造100吨木质机动货船。
基于悠久而深厚的船舶文化、赛江两岸60多公里长的岸线资源及其水深、浪平、潮差大的港湾优势,福安船舶业改革开放以来从“修修补补”到“造船出海”,从“小打小闹”到“组建航母”,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从修造木船向改装、修造钢质船发展,形成中国最大民间二手船舶修造基地和交易市场。
福安船舶修造业的扬帆领航,得益于它在发展中不断转型、提升,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为扭转船舶行业竞争力薄弱的不良局面,2002年,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应运而生,福建首家专门为民营船务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的福安市恒顺船务担保有限公司也顺势成立。由此,“资质认可、依法经营、行业自律、规范运作”成为福安船企共识,依靠江中修船谋生的业主抓住沿海修造船投资热机遇,纷纷投资组建有一定资质的船舶修造企业,福安船舶行业成功转“修”为“造”。
如今,在福安的“黄金水道”赛江沿岸,聚集了120多家涉船企业,其中修造船企业43家,从业人员达6.5万多人,年造船能力110万吨,船舶工业产值占福建三分之一。福安船舶业已具备承修12万吨级、承造8.1万吨级普通船舶的修造能力,开发出液化汽船、大功率海洋多用途工作船等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今非昔比。
2010年12月,当地17家船企“抱团”组建行业“航母”,在白马船舶工业园区内计划一期项目用地1000亩,建设30万吨级船坞2座、10万吨级船坞1座,打造一个集船舶修造、组装、拆解、交易、配套、金融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龙头产业集团,又将大大提升福安船舶市场竞争力。
尤为称道的是,由民营资本撑起的福安船舶业善于化“危”为“机”。2008年底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大量建设工程上马,工程船、驳船建造及修船、拆船等市场需求大增。福安船企紧跟市场需求,大胆开辟海洋工程船、特种船等新领域,承接新订单,助推产业转型。
2010年黄渤海域发生严重海冰灾害,不少船只船体受损,海上运输受阻。福安一家船企敏锐察觉商机,萌生生产破冰船的想法,遂与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短短一年间便取得技术专利10项,船舶订单工期排到了2012年底。
时下,当地政府规划建设白马船舶工业园区、湾坞船舶物流配套园区和甘下工程船舶工业园区,出台税收优惠、金融扶持、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船舶工业集群化发展。总投资近60亿元人民币的一大批福安船舶修造重点技改和新建项目,也在加紧推进。福建第一船舶修造基地乘势扬帆领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