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略微放缓,是否就意味着硬着陆?
担心经济硬着陆,更多的是强调经济“超调”。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人民日报报道 尽管面临国内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
虽然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也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否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要硬着陆呢?
“硬着陆,通俗地讲,是国家采取持续紧缩政策而导致经济突然冷却,经济停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担心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显然不符合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
首先,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目前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在较快增长速度下的放缓,而且,这种放缓,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其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农业生产看,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比上年增长4.5%。秋粮可望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将会超过去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53万吨,同比增长0.2%。 从工业生产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1.2%。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再次,经济增长动力继续保持较好态势。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环比增长1.35%。 从出口看,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外贸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2.56万亿美元的水平。
从经济基本面和经济运行看,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甚至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但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经济发展的内生力不断增强,完全没有理由担心经济硬着陆。张晓晶表示,担心经济硬着陆,更多的是强调经济“超调”,但从经济运行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是有效的,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经济结构调整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内生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CPI缓慢下降,是否就意味着物价拐点到来?
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让人感到头痛的是,伴随着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高企的物价水平一直伴随着今年的经济运行。物价水平居高难下,成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当中的突出矛盾。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9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1%,虽然比今年7月创下37个月新高的6.5%有所下降,但依然处于6%以上的高位,比今年上半年5.4%的水平还高出0.6个百分点。
稳定物价水平,不仅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也关系着民生。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中央就把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上半年,国务院从控制货币供应量、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全面部署,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稳定物价水平的核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管理好流动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表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形成通胀。当前在商品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稳定货币供应成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我国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4.5个百分点,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央行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增长13.0%,狭义货币增长8.9% ,货币供应量处在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区间内。
稳定物价水平的着力点,是密切关注价格形势,及时发现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当前尤其要着力稳定食品和居住价格。据测算,在9月份CPI6.1%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1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4.0个百分点。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和居住价格对价格水平的贡献率居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9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十分抢眼,达到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涨幅同样居前,同比上涨5.1%。刘昕表示,要稳定食品和居住价格,就必须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杠杆,逐步熨平价格。
当前,物价水平已经从7月的高位缓慢下降,并呈现环比2个月下降的态势。这是否就意味着物价拐点到来了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说物价水平在高位平台上小幅回落是准确的,而说物价拐点已经到来,目前看来,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因为,虽然国内货币闸门得到较好的控制,商品供应充足,但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因素都是确定的,存在着推高价格上行的可能性。更何况,美债危机并没有解决而是被延后,另外,欧债危机已经显现出来。美欧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价格约束,以及对世界流动性的放大,还要进一步观察。这些因素,都会构成对我国价格水平的顶托。
从经济先行指标PMI(经理人采购指数)看,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稍微得到舒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布的9月PMI数据表明,当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6.6%,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小幅回落。以铁矿石价格为例,10月国际铁矿石现货价跌至160美元/吨。
尽管当前物价水平缓慢下行,但不改我国通胀水平依然高企的现实,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既要把过高的物价水平降下来,又要呵护经济增长的大局。当前,不少企业出现了融资难、贷款难的情况,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当前的宏观调控,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张晓晶表示,纵容通胀,将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既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才是宏观调控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