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国务院日前已批准同意在山东省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
从会议获悉,随着这一全国惟一的钢铁业结构调整试点启动,山钢集团以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发展,将被定位于一个“高位坐标”。
根据获批复的“试点通知”,由山钢集团重组日照钢铁公司,分阶段淘汰后者落后产能,并在其现有产区基础上建设千万吨级钢铁精品基地。而导报记者从日照当地了解到,围绕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涉及的土地利用、环评、配套码头、海域使用等一系列手续,正在加速推进。
毋庸置疑,减量调整、突出沿海,成为此番试点部署中的“关键词”。
重组日钢仍需“从长计议”
国家发改委曾表态,支持山东进行钢铁结构调整试点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但是要求产能总量“要在原有基数之内进行优化调整”。
而根据此番试点工作的安排,“优化调整”的战略已被充分体现。“试点通知”指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压缩济钢、莱钢、日钢、青钢等落后产能1000万吨以上,由目前的6300万吨控制在5000万吨,高档钢材占比30%以上;加快山钢集团产能向沿海布局,将沿海钢铁产能占比由2009年的不足20%提高到43%以上;加快企业兼并重组,钢铁冶炼企业由21家减至5到6家。
“山东钢铁业'大浪淘沙’在即,钢铁产业升级换代亦将可期。”在长期研究钢铁产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看来,重组日照钢铁行将加快,但从现实来看,仍需要从长计议;而山东经过压缩调整而节余下的1000余万吨产能指标,将主要用于建设位于日照的钢铁精品基地,最终形成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能。更加具有“诱惑力”的是,把精品钢铁基地建在日照,每吨钢铁仅运输成本望节约200多元。
据分析,从2008年山东“大钢铁”组建开始,3年多时间,济钢和莱钢淘汰了数百万吨的落后产能,这些产能主要是为了上马精品钢铁项目。现在“试点”工作启动,相关建设将加快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山钢重组日钢虽然屡遭波折,但也在渐次推进。
导报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重组的各项基础工作已基本就绪,只待“山钢集团修改完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申请报告》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获批”,以及项目评估论证、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全部完成后,新的重组方案即可浮出水面。
此外,“试点通知”还作出了将青岛钢铁集团整体搬迁至胶南的安排。
“淘汰落后”先行
事实上,作为产能居全国第三位的炼钢大省,山东肩负着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任。此前山东草拟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早已明确“资产重组、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升档次”的指导方针。由此,在日照建设的钢铁精品基地,无疑将被寄予厚望。
据了解,该基地规模将为2135万吨,项目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热轧、冷轧动态控制等生产工艺,主要产品定位于国内短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这一基地的建设,也将着力解决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李吉民说。
值得一提的是,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成后,将使全省高档钢材比例达到30%以上。
从日钢自身而言,其也将淘汰落后产能,主要生产中型H型钢、棒材、中宽带等产品。而石横特钢、泰山钢铁、潍坊钢厂等中小型钢铁企业,将被严禁扩大生产规模,并被要求“积极发展特色产品”。
根据“试点通知”,“十二五”期间,我省钢铁冶炼企业将由21家减至5-6家。“怎么减?可能以淘汰落后作为先行。待相关企业在规则之下'自然死亡’后,兼并重组将借势推进,最终逐步将中小钢铁企业纳入大型钢铁集团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山东钢铁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对导报记者分析说。
就山钢集团来说,其自身亦在加速“优化调整”。山钢集团董事长邹仲琛在上述会议上透露,“今年山钢集团将按期完成淘汰9座高炉、2座电炉,以及减少炼铁产能415万吨、炼钢产能40万吨的任务。日后,将择机实施第二阶段压缩内陆产能的任务。”
随着山东“试点”工作强力推进,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按照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积极研究其他重点产钢地区的结构调整问题。”(经济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