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外模具制成的产品就是挺括!”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震教授对笔者说,“国内提供的模具和国外产品的差距仍然很大。”
虽然身为模具专业研究者,赵震仍然对国内汽车企业要求扩大减免进口模具关税征收范围表示理解。“我想,提这样要求的应该是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这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当然要用更好的模具。”
关于减免范围的划定,赵震认为,不宜简单地以轴距、排量来划分,小车也可能需要复杂的、高级的模具,可以同时把整车的价格考虑进去,综合制定一个标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没有关税,国外产品也比国内产品价格高很多,汽车企业选择谁不受关税影响,收关税保护不了汽车模具企业,而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反倒需要更充分的竞争”,赵震补充道。
据赵教授介绍,国内模具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在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产业集群,比如珠三角、长三角、河北泊头等地区,但很多企业生产的都是内部结构件,但技术要求最高的外覆盖冲压模具制造水平依然不高。“上海和周边许多汽车企业都在使用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进口的模具,甚至巴西的模具水平也要高于国内。国外产品的最大优势是能保证更好的生产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赵震对笔者说。
模具业内有观点认为,模具材料、机床、软件都可以买,但是设计和管理能力是买不来的,这是限制模具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赵震认同这一说法,他说:“机床和软件都买来了,编程和设计能力却需要自己积累,加之管理不善、行业内人才流动太大,自然没法和国外产品竞争。”
“由于设计能力的差异,同一个构件,国外企业能用两个模具就能作出来,而国内企业可能就要用三四个模,这就增加了工序,也增加了模具使用者的成本。”更为重要的,赵震补充道:“国内模具企业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出制模方案,汽车企业往往转而选择国外企业以加速新车上市”。
赵震给笔者举了例子:轿车整体侧围一般为5~6道工序。几年前,日本企业就把侧围从5道工序变成4道工序,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通过3道工序完成整体侧围的冲压工艺,这不仅仅需要冲压工艺方面提升,更需要同步工程的协同研发,而国内模具企业现在还达不到这一步。
(来源:模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