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璃网】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上海下了至少八场“玻璃雨”.不止是上海,今夏,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频现''玻璃雨''.接连出现的玻璃幕墙自爆后坠落现象,令人忧心。
玻璃幕墙建筑自问世以来,以其自重轻、工期短及外观时尚的特点,受到不少建筑商的青睐。自上世纪80年代上海出现国内第一幢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以来,在20多年里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玻璃幕墙生产和使用大国。但随着应用的广泛,玻璃幕墙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从“联谊奇景”到“玻璃之城”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段公众记忆——国内第一幢采用玻璃幕墙的大楼联谊大厦,于1985年5月竣工。
当时,这幢坐落于延安东路、标高107米的“摩天大楼”,作为上海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幢现代化办公楼,吸引了花旗银行、三洋电机等诸多知名跨国企业入驻,而“在联谊大厦里上班”也成为当时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梦想。
从那时起,玻璃幕墙技术进入中国,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率先出现。
26年间,玻璃幕墙在中国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玻璃幕墙在中国的使用量已超过3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66%.
据统计,截至2000年上海已拥有玻璃幕墙建筑1241幢,2004年达到2239幢,至2011年有统计称这个数字已至4000幢至5000幢。上海因此被一些建筑师称为“玻璃之城”。
玻璃幕墙仍是目前建造超高层建筑无法替代的材料玻璃幕墙技术诞生于上世纪初。1926年,德国人格罗庇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中,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当时被誉为奠定国际式新建筑风格的三杰作之一。
西方的玻璃幕墙热,至美国波士顿的汉考克大厦问世时达到顶峰。1966年,约翰·汉考克保险公司邀请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新总部大楼,他大胆使用了整块双层反光玻璃幕墙,让整座大楼看起来像是一块巨型的玻璃。
不过,汉考克大厦在施工时遇到了严重的问题。1973年1月,强风吹袭波士顿,大厦的一块玻璃幕墙脱下,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拉开了该大厦玻璃幕墙大面积脱落的序幕。最终,汉考克大厦有超过30%的玻璃幕墙脱落,工程不得不延期至1976年才竣工。
随后,玻璃幕墙技术受到了众多非议和抨击。
既然早知其存在先天隐忧,且有不少专家指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导致建筑高耗能,但为何玻璃幕墙仍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
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津龙看来,由于玻璃幕墙的自重仅相当于砖砌体的1/12、混凝土的1/10,加上安装简单,价格相对较低,在建造速度上优势巨大,且造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必须使用轻质材料,玻璃幕墙仍是目前建造超高层建筑无法替代的材料。
“玻璃雨”威力堪比小弹片,钢化玻璃并不安全今夏,在上海发生的多起玻璃幕墙掉落事故中,大部分是玻璃自爆导致,也多以“有惊无险”收场,并未酿成人员伤亡的大祸。这是因为目前多数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的是钢化玻璃,破损后即呈粉碎状。有人因此认为钢化玻璃是安全玻璃,“玻璃雨”不足为虑。
但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抗风防灾研究室副主任艾晓秋警告说:碎玻璃从高空落下有加速度,到达地面时的威力可相当于一块块小弹片,甚至可将大楼底层的玻璃钢天棚击穿,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玻璃雨''的危险性——从陆家嘴(12.20,0.07,0.58%)时代金融中心大厦45层撒落的玻璃幕墙碎片,致使楼下近50辆车被不同程度砸坏,就是一例。
在2003年底发布的《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中,强制要求在人员流动密度大的一些地区,建筑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而安全玻璃是指符合国家标准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显然,当时对钢化玻璃破碎后会飞散坠落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针对近来频繁出现的玻璃幕墙自爆后坠落现象,有关部门已着手修改上海市的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目前《2011上海市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已经制定完成,进入报批阶段。这份报批稿中规定,“人员密集的重要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墙,其临街玻璃面板应采用夹层玻璃”,“高层建筑的临街玻璃面板宜优先采用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的安全性要比钢化玻璃强得多,不会产生自爆问题,即使破裂,也不会在跌落时变成碎碴。但由于其造价比钢化玻璃高得多,国内主动采用者寥寥。这一新《规范》有望从源头上提升上海未来新建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