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柴油荒的背后,是市场中各方利益诉求的集中爆发;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抑制热钱的囤油冲动、激活石油企业的活力都要靠市场化。
据中国经济时报11月9日报道,柴油荒的背后,是市场中各方利益诉求的集中爆发。地方炼厂和民营加油站长期以来受困于油源,先天不足,一旦供应紧张就容易措手不及,他们渴求更多的“粮食”,希望放开成品油的进口权和原油的进口权;而对于两大石油集团,如果中国油价变动能够与国际更接轨一些,炼油板块的亏损就不至于看起来那么难看。
如果分割来看,这两者的诉求似乎并不矛盾,但将这些放到一起,就矛盾丛生,怎么看都是拧着的。民营加油站不希望成品油的价格调整过于频繁,这样会让他们无法消化运输过程中的价格变化,一些中间商的囤油获利空间也将受到致命打击;而两大石油集团却反对成品油和原油的进口权放开,这将影响到他们的竞争优势。
两个阵营之间的争斗,已经日趋白热化,最近频繁发生的柴油荒说明,这种不对等的竞争环境已经到了必须改善的时刻。
一个健康的市场,各方应该能够充分竞争,让供需决定价格的变化,但在当下的成品油市场上,价格已经被人为的扭曲,其中创造出来的空间,成为一小部分人牟利的工具。
过于指责地方炼厂和民营加油站显然并不公平,但如果把所有的过错都加在两大石油集团身上也有失公允,要破解当下的柴油供应困局,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从市场环境、竞争主体的角度出发,给更多的企业以完善的竞争环境。而这显然并非市场中的企业们能够自我选择,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尽快拿出方案来,下大力气去疏通各个环节,完善各项制度。一旦各个环节被捋顺,最终端的成品油消费者们就能够坦然地面对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波动,也不至于每次油价上调,就怨声载道,而一旦油价下调,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不妨来想想那些曾被寄予厚望却又让人失望的“文件们”,比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一些行业的“非公有制36条”,其中就包括石油行业。这个文件已经发布了很长时间,但民营资本始终隔着一层玻璃窗,看得见却摸不着。打破玻璃窗要靠市场化,抑制热钱的囤油冲动、激活石油企业的活力都要靠市场化。
近期发改委将重新设定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缩短中国油价变化的时间。未来一段时间内,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权也将适度放开。等这些变动都完成,当下市场中存在的一些能够帮助企业盈利的灰色地带,必然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不见。
如果从长远看,当下各个不同利益群体的纠结,都只是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的阵痛,石油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只是先动哪一个环节的问题,最终整个产业链将被理顺,市场优胜劣汰的趋势将显现,这个时间或许需要5年或者10年,但方向已经不可逆转。所以,想要求得长期发展的企业们,与其再继续将精力集中在眼前利益,不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看到大势。
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首先都要从自我调整开始,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机会来临时,民营石油企业可以借机实现自我壮大;国有企业在固有优势地位缺失时,不至于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