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1-8月,中国造船业新订单量同比减少36%;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及融资困难等原因,有4成企业已经没有订单。而在江都船舶工业园内,几大领军船企凭借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错位竞争,依然赢得了大量订单。
技术创新赢市场
位于扬州江都船舶工业园内的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建造30000吨以下高端不锈钢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的专业厂家。公司党委书记孙广明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这类船型技术要求高、建造难度大,投资额更是惊人,如鼎衡的总投资就达20亿元人民币,因此,国内能制造这类船舶的公司仅4家。
孙广明指着船坞内正在进行模块化安装的蓝色巨船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为挪威公司建造的兼运液化天然气、液态乙烯、液化石油气的多用途液化气船,是世界第一艘1.2万立方米多用途液化气船。这种作为支线接驳运输的船型国际市场船东十分看好,具有极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孙广明笑称,“这样一艘船,售价2亿人民币以上,利润比5艘57000吨的散货船还要高!大家都去造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散货船,船运市场好的时候,是可以分食,但市场一旦波动,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这艘船由丹麦CarlBro公司完成审核详细设计,中航鼎衡上海技术中心负责完成部分详细设计和全部的生产设计。如果2年前我们没有成立自己独立的设计团队,这样先进的船是不能指望国际造船巨头输出技术的。现在国际造船市场非常低迷,可我们的订单源源不断,走的就是错位竞争的高精尖之路。今年中航鼎衡将交付3条多用途液化气船,明年将交付5条,造船订单已经安排到2013年。”
管理创新出效益
园区内另一家知名船企扬州龙川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过去散货船制造较多,在目前散货船价格猛跌、市场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公司董事长李桂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通过向国际造船巨头“现代重工”学习,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大胆进行管理创新,为国内散货船制造企业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作为上世纪80年代镇江船舶学院船舶制造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李桂清对学习一直充满着兴趣。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前往现代重工进行考察学习,回国后立即着手对企业进行改造。
首先,李桂清通过调整优化管理结构,将管理目标全部量化,分解到每个部门,甚至到个人,使得钢材消耗降低了20%,电费浪费现象杜绝,大大降低了成本。
其次,他在现代重工发现,对方造船根本不用脚手架,只使用梯车,而国内造船企业普遍大量使用脚手架,这无疑增加了制造成本,还使得制造工时大量增加。通过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合作,龙川很快研制了梯车并投入使用。通过管理创新,一艘散货船制造时间从原来的15个月,减少到12个月。
江都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吴广林副主任告诉记者,江都船舶工业园自2008年被评为省级特色园区以来,一直在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帮助船企进行强强联合,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帮助企业搞创新,开发区专门组建了工程技术中心。今年以来,LNG(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产品主导国际船舶市场,中航鼎衡、龙川等船企正是凭借自己能够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才能笑傲市场。
(来源:江苏经济报) |